第238章 罗江 家庭主妇(三)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林北、抢个夫君来冲喜、谍云迷踪、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女友订婚宴上私奔?我灭她全族、他太听劝了,竟然真练成了超凡、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重生2010,国士无双、
再一次进入股市,罗江不想再当投机分子了。
罗江想起以前看过的笑话:你看精明的家庭主妇进菜市场,买个小葱都要货比三家,挑挑拣拣;但还同样是这些人,反而到了股市上却不再东挑西选,市场上传什么小道消息都勇敢地冲进去,只愿意发快财。罗江看到这个故事时,心想我就是那个听着消息就冲进去的人,总想投机赚一把就跑。但是,从上一次入市的经历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股市赚的快钱,你就会在股市上用什么方式将钱亏出去。
所以这一次,罗江想试着往专业人士靠拢,不做那个被消息挟持的炒股人。
她想来想去,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读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她动作倒也快,上来就先买了本《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是由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写,巴菲特称之为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有关投资的书本。
罗江先被书中提出的两个观点震撼到了: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即便是专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方法,能使其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该股票。
换言之,所谓的热门行业热门股票,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想有哪个专家能够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潜力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就能立刻马上赚钱。
罗江回过头再看看那些投评家的意见,发现有不少文章真让人看不下去,其中逻辑粗糙无比,稍稍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不可能,但这却并不妨碍股评员和专家闭上眼睛胡乱吹捧。
罗江在网上搜到蓝田股份一案,分析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从1987年创业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时间,蓝田资产总额仅有2.77亿元,净资产仅1.72亿元。而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1997年蓝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为0.64元,比1996年高出0.03元;这就意味着1997年蓝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长1倍多。1998年蓝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竟高达0.81元,又比上年增长1倍多。如此高的每股收益,总体利润以每年接近100%的速度在上涨,但凡有一点财务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但却并不妨碍在蓝田上市的过程中,一直有银行给贷款,再有股评家的倾力推荐。
时间到了2002年,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刘姝威在《上市公司虚假从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于2001年10月9日开始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刘姝威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刊登了这篇600字的短文。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此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这为刘姝威带来过诉讼和人身威胁,也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江按照格雷厄姆的原则还原蓝田事件,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相信任何股评家的话,所谓的专家也没有金手指帮助自己找到赚快钱的方法。而且从蓝田事件来看,最可怕的事情是上市公司联手银行、证券公司、股评家一起做假。假设买股票的人仅凭着某个专家的一句话,或者上市公司自己的自说自话,贸然在高位冲进去,最终结果就是让自己的钱灰飞烟灭。
在《最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雷厄姆还说:“许多年前,我们曾在一本妇女杂志中劝告读者,购买股票要像购买食品杂货一样,而不要像买香水一样。”
罗江看到这一句就笑了,这一年多家庭主妇的经历告诉她日常过日子还真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以前,她特别不能理解妈妈到超市打折时扛回家许多冻猪肉或者卫生纸,弄得家里到处屯得的都是东西。妈妈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只说:“等你自己过日子你就知道了。”罗江现在操持着一家四口的生活,有时发现平时爱吃的米一下就打五折,也会开着车一下子扛回来四袋。
她第一次这么干的时候,把罗海吓了一大跳:我们家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四十公斤米吃掉?你怕超市关门?
罗江就和罗海解释:这米刚好做活动,和平时比一下子打了五折,反正每天至少都要吃掉一斤米左右,80天之后全部吃完,到那时米也没有过保质期,相当于拿以前买两袋的钱买了四袋。“我现在呆在家里没有赚那么多钱,节流就是开源,能省还是省一点吧。”
“好好,随便你。”罗海叹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罗江心想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论,那就是说买股票之前,要像买食品杂货一样,只有打折时才去买。格雷厄姆还进一步总结道:我们之所以会在股票投资中遭受惨重的损失,都是因为我们在买股票时忘记了问一声:‘它价值几何?’
但关于这一点,罗江也很困惑:有一些股票一直在低位徘徊,两三年都一直在那个价位附近上下,如果买到这种长时间价格都不怎么动的股票又该如何?
罗江存着这个疑问,接着往下看,格雷厄姆又说道:如果你只想为你的投资计划付出一点额外的知识和智慧,却想取得大大超出一般的投资成果,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更糟糕的境地。
罗江心里想这是在教我不要想着“不劳无获,”任何时候不做功课却妄想一夜暴富的想法都绝不可取,也不可行。
罗江想起以前看过的笑话:你看精明的家庭主妇进菜市场,买个小葱都要货比三家,挑挑拣拣;但还同样是这些人,反而到了股市上却不再东挑西选,市场上传什么小道消息都勇敢地冲进去,只愿意发快财。罗江看到这个故事时,心想我就是那个听着消息就冲进去的人,总想投机赚一把就跑。但是,从上一次入市的经历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股市赚的快钱,你就会在股市上用什么方式将钱亏出去。
所以这一次,罗江想试着往专业人士靠拢,不做那个被消息挟持的炒股人。
她想来想去,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读书,那就从读书开始吧。
她动作倒也快,上来就先买了本《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是由股神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写,巴菲特称之为这是他读过的最好的有关投资的书本。
罗江先被书中提出的两个观点震撼到了:某一行业显而易见的业务增长前景,并不一定会为投资带来显而易见的利润;即便是专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方法,能使其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最有前途的公司,并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该股票。
换言之,所谓的热门行业热门股票,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想有哪个专家能够挑出前景光明的行业中潜力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就能立刻马上赚钱。
罗江回过头再看看那些投评家的意见,发现有不少文章真让人看不下去,其中逻辑粗糙无比,稍稍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就会知道不可能,但这却并不妨碍股评员和专家闭上眼睛胡乱吹捧。
罗江在网上搜到蓝田股份一案,分析了一下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从1987年创业到1996年上市,整整9年时间,蓝田资产总额仅有2.77亿元,净资产仅1.72亿元。而一次上市融资就达2.4亿元。1997年蓝田股份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为0.64元,比1996年高出0.03元;这就意味着1997年蓝田股份的收益比上年增长1倍多。1998年蓝田股份再次以1:1的比例送股后,每股收益竟高达0.81元,又比上年增长1倍多。如此高的每股收益,总体利润以每年接近100%的速度在上涨,但凡有一点财务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可能,但却并不妨碍在蓝田上市的过程中,一直有银行给贷款,再有股评家的倾力推荐。
时间到了2002年,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刘姝威在《上市公司虚假从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于2001年10月9日开始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刘姝威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刊登了这篇600字的短文。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此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事件“。这为刘姝威带来过诉讼和人身威胁,也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罗江按照格雷厄姆的原则还原蓝田事件,发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相信任何股评家的话,所谓的专家也没有金手指帮助自己找到赚快钱的方法。而且从蓝田事件来看,最可怕的事情是上市公司联手银行、证券公司、股评家一起做假。假设买股票的人仅凭着某个专家的一句话,或者上市公司自己的自说自话,贸然在高位冲进去,最终结果就是让自己的钱灰飞烟灭。
在《最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雷厄姆还说:“许多年前,我们曾在一本妇女杂志中劝告读者,购买股票要像购买食品杂货一样,而不要像买香水一样。”
罗江看到这一句就笑了,这一年多家庭主妇的经历告诉她日常过日子还真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以前,她特别不能理解妈妈到超市打折时扛回家许多冻猪肉或者卫生纸,弄得家里到处屯得的都是东西。妈妈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只说:“等你自己过日子你就知道了。”罗江现在操持着一家四口的生活,有时发现平时爱吃的米一下就打五折,也会开着车一下子扛回来四袋。
她第一次这么干的时候,把罗海吓了一大跳:我们家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四十公斤米吃掉?你怕超市关门?
罗江就和罗海解释:这米刚好做活动,和平时比一下子打了五折,反正每天至少都要吃掉一斤米左右,80天之后全部吃完,到那时米也没有过保质期,相当于拿以前买两袋的钱买了四袋。“我现在呆在家里没有赚那么多钱,节流就是开源,能省还是省一点吧。”
“好好,随便你。”罗海叹了一口气,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罗江心想按照格雷厄姆的理论,那就是说买股票之前,要像买食品杂货一样,只有打折时才去买。格雷厄姆还进一步总结道:我们之所以会在股票投资中遭受惨重的损失,都是因为我们在买股票时忘记了问一声:‘它价值几何?’
但关于这一点,罗江也很困惑:有一些股票一直在低位徘徊,两三年都一直在那个价位附近上下,如果买到这种长时间价格都不怎么动的股票又该如何?
罗江存着这个疑问,接着往下看,格雷厄姆又说道:如果你只想为你的投资计划付出一点额外的知识和智慧,却想取得大大超出一般的投资成果,你很可能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更糟糕的境地。
罗江心里想这是在教我不要想着“不劳无获,”任何时候不做功课却妄想一夜暴富的想法都绝不可取,也不可行。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8/28080/166291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