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二百三十一? 三个女人再聚深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林北、抢个夫君来冲喜、谍云迷踪、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女友订婚宴上私奔?我灭她全族、他太听劝了,竟然真练成了超凡、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重生2010,国士无双、
“所以我倒有个结论,身处在这个大时代是我们的幸运。”罗江继续说:
假设我们生活在王氏的年代,三百多年前,如果我是一个寡妇,那么我的丈夫留下的财产分配权并不在我的身上,许多时候族人比如族长、丈夫的兄弟家人甚至于我成年的儿子可能都比我这个寡妇的话语权更大。所以史景迁很厉害,在那本书里,他对薄松龄的许多小说作了文本解读,更多是从女人的社会地位、与宗族及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女人的内心世界。你们知道最郁闷的一点是什么吗?比如像王氏这样,想逃脱一场可怕的婚姻做不到,还有寡妇不想再嫁,但她丈夫的宗亲想抢夺他家的财产,就会想办法逼这个寡妇再嫁,最好无路可走的寡妇只好选择自杀,所以你可以看到三百多年前女人的命运很难由自己控制,一整套的礼法让女人牢牢地困在原地,除了“未嫁随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似乎并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
“那这些女人们在什么时候有机会呢?当你变得足够老,比如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她们又变成了规矩的维护者,比如监督自己的儿媳妇或者女儿,使所谓的妇德能够一辈辈传下去。只有那些足够理性、又有足够人生智慧的人才能够明智一点。”
“如果我们生活在七八十年前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如何呢?首先你要面临一连串的战乱,你都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来临,你的生活是不是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就算某个女人运气特别好,比如像我外婆这样的,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前,她就为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出身付出代价,因为这是一个按出身和成份来划分阶层的年代。如果一个女人年轻时家境优越,大概率在她中年和老年时,她及她的孩子也会为这种家境付出惨重的代价,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有可能被打趴在地,而且这种被打趴在地与一个个体是否努力一点关系都没有。仅仅就是足够的偶然性,你在某一个家庭出世,你的父母是谁,他们曾经做过什么,就决定了你未来人生发展的大前提。就象我外婆,她空有一身的商业才能,却只能困守在山冲里种地;就像的我们的父亲,当年他在卫校毕业,本来可以保送上大学,但却因为他的远房叔父曾被作为坏分子被枪毙,他就失去了被保送的机会,一辈子在一所乡下医院里度过。”
“假设我们出生的时间提前二十年,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那我们又在干什么呢?不出意外,我们将在童年时经历饥饿,不要说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就像我们这种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要做饭的时间,没有米,怎么办呢?我妈就拿着一个葫芦做成的水瓢,到隔壁邻居家里借一点米。这点米肯定不够全家人吃,怎么办?我妈就到菜园子里砍上几棵菜,洗洗煮成菜粥,就着泡菜来吃。在这样一个全家都吃不上饭的年代,你就别指望着送孩子去上学,特别是送女孩子去上学。我们家情况不一样,三个都是女生,毕竟我爸从卫校出来,他觉得女孩子无论如何还是要读书。但我们周围的邻居和堂姐妹中,能够读到小学毕业的人极少。”
“我为什么觉得现在是一个好时代呢?”罗江继续自问自答:“我想好时代的标准是让每个人有机会自由选择。这个自由体现在人民不用每天都在考虑生死问题,每天都在考虑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由意味着他有受教育和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权利,不会因为他的出身或者社会关系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的父亲或者祖父的行为而付出代价;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子,因此只能选择呆在家里不可以上学;对于一个年青女人,如果她想解除这段婚姻,不愿意再呆在婚姻中,就有机会解除这段婚姻;对于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来说,可以选择继续呆在这个家里还是再一次嫁给他人。”
“我还以为好时代的第二个标准,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王晓青有点醉了,但很爱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对于女人还是男人,我觉得都应该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你们俩看着我,可能觉得我越来越俗,越来越爱钱。可是没有钱,我们怎么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怎么能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怎么能让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好的时代就要鼓励人们自展所能,用真本事去创造价值,为个人增加财富的同时为他们增加财富。有些时代,是要拼命限制大家的流动,让人呆在一个地方,让所有人都在一个低水平线上生活,压抑人的创造性。所以,我们三个人中,罗玫是最能体现自由就能创造财富,姐,不要说你生活在三百年前,你只要生活在三十年前,大约你要想摆脱那位先生可能也没有那么容易,更不要说现在在深城还能买房买车,做自己的生意。所以,好时代就要鼓励人们流动起来,创造财富,而且保障财富不能被人随意掠夺。”
“我想好时代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要允许人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这个文化,几千年来习惯了要听上面的,要听某一个人的,总指望着有一个好皇帝,一个好清官,如果没有好皇帝和好清官,我们就指望着有一个侠客来救大家。可是你们看到没,如果我们指望一个人来救我们,那我们这些人不就成了羊羔了吗?我们把时代的走向和自身的命运放在他人身上,遇到重大事项只沉默以对,或者只敢发出被期望的声音,长此以往,我们又怎么能期盼时代能够一直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向前走呢?”
罗江还想在那里发挥,倒是罗玫听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她打断罗江:老三,我看你喝得太多了,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吧,我担心罗海搞不定罗小宝呢。
“是啊,我们赶紧回吧。”罗江从清谈回到现实中,三个女人的聚会就这样散了。
假设我们生活在王氏的年代,三百多年前,如果我是一个寡妇,那么我的丈夫留下的财产分配权并不在我的身上,许多时候族人比如族长、丈夫的兄弟家人甚至于我成年的儿子可能都比我这个寡妇的话语权更大。所以史景迁很厉害,在那本书里,他对薄松龄的许多小说作了文本解读,更多是从女人的社会地位、与宗族及家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女人的内心世界。你们知道最郁闷的一点是什么吗?比如像王氏这样,想逃脱一场可怕的婚姻做不到,还有寡妇不想再嫁,但她丈夫的宗亲想抢夺他家的财产,就会想办法逼这个寡妇再嫁,最好无路可走的寡妇只好选择自杀,所以你可以看到三百多年前女人的命运很难由自己控制,一整套的礼法让女人牢牢地困在原地,除了“未嫁随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女人似乎并没有多少出头的机会。
“那这些女人们在什么时候有机会呢?当你变得足够老,比如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她们又变成了规矩的维护者,比如监督自己的儿媳妇或者女儿,使所谓的妇德能够一辈辈传下去。只有那些足够理性、又有足够人生智慧的人才能够明智一点。”
“如果我们生活在七八十年前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如何呢?首先你要面临一连串的战乱,你都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来临,你的生活是不是能像以前一样继续?就算某个女人运气特别好,比如像我外婆这样的,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前,她就为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出身付出代价,因为这是一个按出身和成份来划分阶层的年代。如果一个女人年轻时家境优越,大概率在她中年和老年时,她及她的孩子也会为这种家境付出惨重的代价,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都有可能被打趴在地,而且这种被打趴在地与一个个体是否努力一点关系都没有。仅仅就是足够的偶然性,你在某一个家庭出世,你的父母是谁,他们曾经做过什么,就决定了你未来人生发展的大前提。就象我外婆,她空有一身的商业才能,却只能困守在山冲里种地;就像的我们的父亲,当年他在卫校毕业,本来可以保送上大学,但却因为他的远房叔父曾被作为坏分子被枪毙,他就失去了被保送的机会,一辈子在一所乡下医院里度过。”
“假设我们出生的时间提前二十年,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那我们又在干什么呢?不出意外,我们将在童年时经历饥饿,不要说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就像我们这种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要做饭的时间,没有米,怎么办呢?我妈就拿着一个葫芦做成的水瓢,到隔壁邻居家里借一点米。这点米肯定不够全家人吃,怎么办?我妈就到菜园子里砍上几棵菜,洗洗煮成菜粥,就着泡菜来吃。在这样一个全家都吃不上饭的年代,你就别指望着送孩子去上学,特别是送女孩子去上学。我们家情况不一样,三个都是女生,毕竟我爸从卫校出来,他觉得女孩子无论如何还是要读书。但我们周围的邻居和堂姐妹中,能够读到小学毕业的人极少。”
“我为什么觉得现在是一个好时代呢?”罗江继续自问自答:“我想好时代的标准是让每个人有机会自由选择。这个自由体现在人民不用每天都在考虑生死问题,每天都在考虑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自由意味着他有受教育和选择自己未来人生的权利,不会因为他的出身或者社会关系而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的父亲或者祖父的行为而付出代价;对于一个女孩来说,不会因为她是女孩子,因此只能选择呆在家里不可以上学;对于一个年青女人,如果她想解除这段婚姻,不愿意再呆在婚姻中,就有机会解除这段婚姻;对于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来说,可以选择继续呆在这个家里还是再一次嫁给他人。”
“我还以为好时代的第二个标准,保障个人的财产权。”王晓青有点醉了,但很爱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对于女人还是男人,我觉得都应该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财产权。你们俩看着我,可能觉得我越来越俗,越来越爱钱。可是没有钱,我们怎么能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怎么能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怎么能让人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好的时代就要鼓励人们自展所能,用真本事去创造价值,为个人增加财富的同时为他们增加财富。有些时代,是要拼命限制大家的流动,让人呆在一个地方,让所有人都在一个低水平线上生活,压抑人的创造性。所以,我们三个人中,罗玫是最能体现自由就能创造财富,姐,不要说你生活在三百年前,你只要生活在三十年前,大约你要想摆脱那位先生可能也没有那么容易,更不要说现在在深城还能买房买车,做自己的生意。所以,好时代就要鼓励人们流动起来,创造财富,而且保障财富不能被人随意掠夺。”
“我想好时代还有第三个标准,就是要允许人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这个文化,几千年来习惯了要听上面的,要听某一个人的,总指望着有一个好皇帝,一个好清官,如果没有好皇帝和好清官,我们就指望着有一个侠客来救大家。可是你们看到没,如果我们指望一个人来救我们,那我们这些人不就成了羊羔了吗?我们把时代的走向和自身的命运放在他人身上,遇到重大事项只沉默以对,或者只敢发出被期望的声音,长此以往,我们又怎么能期盼时代能够一直朝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向前走呢?”
罗江还想在那里发挥,倒是罗玫听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她打断罗江:老三,我看你喝得太多了,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吧,我担心罗海搞不定罗小宝呢。
“是啊,我们赶紧回吧。”罗江从清谈回到现实中,三个女人的聚会就这样散了。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8/28080/166291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