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两个女人的伟大前程 > 第223章 王晓青 冉冉上升(十八)

第223章 王晓青 冉冉上升(十八)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林北抢个夫君来冲喜谍云迷踪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女友订婚宴上私奔?我灭她全族他太听劝了,竟然真练成了超凡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重生2010,国士无双

    张华带着陈萍和方艳又在咖啡馆里坐了几个小时。最开心的当是方艳,毕竟和另外两位比起来,张华相当于魏总的创业伙伴,而陈萍背后的谢总相当于是现在公司的二号人物。如果魏总到年龄退休,不出意外谢总应该会走马上任成为公司的老板。
    方艳自然不担心自己与魏总夫人的关系,作为姐姐在公司的眼线,她的价值无可替代。无论这场与王晓青的斗争谁输谁赢,借着这个理由走近陈萍都是她在公司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砝码。
    而对于张华来说,让方艳冲到前台,方艳做得好她能跟着一起分钱,做得不好她反正躲在幕后没有什么损失。而且借着这一理由将自己的利益和陈萍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对于现在的她来说也非常有必要。尽管比30多岁的方艳大了十来岁,还有三四年就要退休了,张华却并不觉得自己有多老,她也预见到如果魏总下去,那么谢总极有可能成为接班人,那么无论如何现在接近陈萍都极有必要。
    三个人之中,反而是陈萍蒙在鼓里多一点,她所想的无非是眼前,如果能把王晓青立即马上拉下来,她倒是遂了心愿。但是这几个月在工会工作的经历,也让陈萍清醒地感受到了工会及基金会工作的压力。在如此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找到亮点其实相当不容易;要得到大老板的首肯其实更不容易。
    王晓青的工作方式颇像做加法,她在几乎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却承担了越超部门职责之外的东西。陈萍扪心自问,假如现在真换成了自己来做这个工会主席,自己真能像她一样做得那么出彩?她想了想对自己摇摇头。
    基于这种清醒的认识,她对于张华提出的要把王晓青打下去的想法只抱了中立的态度。不过,另外两个人本来就没有对她抱有多少期望,大家对她客气、有礼貌更多是因为她背后的男人。只不过陈萍不知道,以为张华是自己的好朋友,而方艳只是会做人罢了。
    三个人各怀心思,不过场面上却显得热闹非凡。倘若此时有一个路人从咖啡馆的窗子外经过,绝不会想到装扮得如此精致的三个女人在一起秘密计划要去搞定谁。
    她们三个人对王晓青的感情都是羡慕、嫉妒和恨,更多是因为王晓青这几年在公司里上升势头不减。
    在她们眼里,王晓青之所以能升得这么快,那都是因为王晓青会拍马屁,会讨好魏总。从方艳那里,张华和陈萍都知道王晓青帮助魏总一家人出游,解决一些生活具体问题。她们都没有看到魏总起用王晓青的真正原因。
    对于魏总来说,当他带着创业的兄弟们一起走到股市,一下子在公司内部制造出几十个亿万富翁时,魏总发现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在公司的中高管理层里,不少人抢着争功、争位子,比享受,比权力大小。电信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发展最快的市场在哪里?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可以改进的空间在哪里?如何让优秀的研发人才不要流失……公司里的创业氛围不见了,大家各自施展才能争权夺利。不少人就像是一群看着蛋糕坐在桌边的孩子,直想着怎么去分蛋糕,却没有人想着去做大蛋糕。
    魏总很着急,他和董事会商量之后请来了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的结论是大华患上了“大公司病”,开出的药方是精简管理层级;再找一些鲶鱼型的管理人才,替换原有的死气沉沉的管理层。而王晓青刚好就是新上来这一批“少壮派管理层”的代表。
    对于王晓青来说,她从来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少小的经历让她明白这世间事只能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来同情自己。她从来相信的都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魏总给了她一个看上去并没有多少施展空间的岗位,但她却生生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魏总震惊的同时,也极其欣赏王晓青身上这种大胆及敢于突破自身业务边界的能力,这也是王晓青在魏总那里说什么都能过得去的原因。说实在的,依魏总的眼力,他又怎么会看不出来王晓青把工会资金放出去理财自己也在赚钱?但他却好似浑然不觉,只提醒王晓青控制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因为在他心目中,如果王晓青自己能承担起更多的工作,让她赚点钱又有何妨?毕竟其他高管动辄几百万的年收入,而王晓青却只有几十万的年薪,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那怎么可能?
    其实无论在公司也好,还是在社会上也好,总有一些人注定是创造价值、提升工作的人。在魏总眼里,当下的王晓青就是这样的人。
    但一个人所处的阶层通常会限制他的认知,限制他对世界的看法与观点。
    魏总对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心知肚明,但从张华们的角度看过去,只觉得王晓青踩着一帮同事的“尸体”往上爬,充当魏总的密探,才能越爬越高。
    这也是大华公司的悲哀之处。
    魏总当年带着一帮人从国企出来,手边也没有多少钱,还是老东家的领导与他们的私交极好,投入了一半的启动资金,才开启大华的事业。
    创业的初期还好,大家鼓足轻一起干活。但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因为老东家是国企,创业伙伴中又大部分都在国企呆了一段时间,大华规模越做越大之时,慢慢也带上了老东家那种拉帮结派搞斗争的习惯。
    好在魏总既是个行业奇才,也是个识别人心人性的高手。这么多年,大股东的领导换了好几届,他都和大股东的关系处理得非常顺利,稳坐在大华管理层的核心位置。事实上,他自己已经成了在大华最重要的核心,大华俨然变成了魏总的大华。
    这也是王晓青在公司十来年的工作经历得出的结论:在大华,只要搞定魏总,就会平安无事。
    魏总一方面对公司发展中的帮派与官僚作风都不满意,另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华变成了自己的“一言堂”。也正是他的这种管理方式,才使得张华、方艳们如鱼得水,每天拿着工资不干活,最关心的就是传播小道消息,精于散布各种传言,随时准备伸手渔利。
    正是这样的企业方化,使得大华的员工各使神招,有走夫人路线的,也有走魏总路线的。谁的人能动,谁的人不能动,老员工的心里一本账。所以有其他公司跳棋来的员工对于大华的企业文化非常不习惯,因为“根本搞不清楚谁是谁的帮派,谁和谁不能来往。”有不少只精于业务却不那么善于搞关系的人就只好走了。
    是以大华公司在外表上看上去繁花似锦,在内里却正在一点点萎缩。只是没有多少人知道而已。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8/28080/166291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