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两个女人的伟大前程 > 第215章 罗江 新航道(十三)

第215章 罗江 新航道(十三)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林北抢个夫君来冲喜谍云迷踪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女友订婚宴上私奔?我灭她全族他太听劝了,竟然真练成了超凡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重生2010,国士无双

    罗江在办公室的时间并不愉快。她也不知道怎么了,似乎找不到当记者的兴奋。
    她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罗海周一到周四晚上在永城,两个人也就打打电话。家里现在有两个保姆,李嫂白天没有那么累,晚上由她带罗小宝睡觉。罗江终于感觉又回到了单身时代。
    有时,下班迟了,罗江也不想回家,她就在大街上找一家面馆吃点面条,尔后一家家店逛过去,回到家时李嫂带着罗小宝已经睡着了。
    罗江心里充满了忧愁,她也不知道怎么了,反正打不起来精神干活。更精确的说法是没有活干,李院长可能不太喜欢罗江,反正几乎当她不存在。
    罗江心想:这是打算要我自己走人的节奏吗?
    但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之前,罗江打算坚决呆在基金会,她的想法是反正现在家里都安顿好了,呆在家里也没有什么事做。不如先在这里,好在还有人跟自己聊天。
    李院长不在办公室的时候,罗江、小王和小汪三个人就和过节差不多。
    早晨到了办公室,每个人象征性地在电脑前默默坐个半个小时之后就开始聊天。罗江才慢慢知道另外两个女孩子的生活经历。
    小王是广西人,在重庆上学。她之前在一家公司做会计。不知道是不是特别讨厌财会工作,就应聘到了基金会来做行政管理兼财务。尽管还是要做一些基础的财务工作,但相比较以前,这工作的挑战性几乎没有。换个说法,只要她和李院长搞好关系,大概率也不需要关心未来怎么样。
    小汪的经历更让罗江大跌眼镜。小汪是四川人,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她的丈夫是重庆人,她也就随他回到了重庆。想着基金会的工作压力不是太大,而且这基金会在全国的名头也很大,小汪也在这里工作了两年。
    尽管她们俩人都比罗江小,但是在这基金会里,罗江觉得她俩都比自己老练:“难道我们这基金会的工作一直都这么闲吗?”
    小汪不答,而小王则笑了:怎么可能?比如到了基金会成立周年纪念日,李老板要过来视察,我们天天会忙得人仰马翻。这一段时间,你运气比较好,正好我们许多事都搁在那里。
    罗江就说:你看你们俩个,小王会财务,办公室离不开你;而小汪呢,你的英语好,对项目也比较熟悉,那你们说我当老师的和当记者的经历在这里又能派得上什么用场?
    小王就安慰她:可能院长有不少公文来往,他需要有一个能理解他心意、又能精确表达他想法的人在。
    “那在基金会里,上升通道是什么?”
    “没有什么上升通道。”小王倒挺干脆。
    “比如你在这里再做五年,没准你就可以做基金会办事处的主任呢?”
    “不可能,如果院长退休了,他们还会再找一个退休的医学专家过来,因为大部分的慈善项目都与医学有关,因此一定需要有医学背景的人来主导基金会的工作。”
    “那咱们的收入和出差多少有没有关系?”
    听到这话,小汪就笑了:“没有差别。如果我出差的话,那就是每天多几十元的出差补贴。”
    “照这样说,那不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也不能这么说,我们这里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强,在你之前有一个人呆了十来天就走了。坐得不好想混日子的人也是呆不下去的。”小王说。
    “那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可能是双向不喜欢。李院长也招他进来写东西,结果他写出来的东西院长不满意,而他也不喜欢坐在电脑前写东西。说他进基金会,就是为了想到处跑一跑,到乡下去看一看,能够真得帮上老百姓一点。”
    待小王说完,小汪接着补充:“大家都对基金会的工作充满了一种罗曼蒂克和理想化的想象,觉得这工作应该就像天使在人间一样,天天帮忙照顾老百姓。其实,我们基金会的工作和其他任何一份工作一样,都需要周密细致的计划和组织,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就是政府官员及医生们沟通合作,还要做好器材、交通等各方面的辅助工作。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场面:比如医生亲切地给需要的乡亲看病,那只是一系列工作的最后一步。要想达到这一步,一定要有整体思维,切忌只看一点不及其余。”
    “之前的小伙子就只看到了,我做基金会的工作,我就是要到乡亲们当中去。但他不明白,他一个人跑到乡亲们中间,或许可以获取一部分的真实信息,但也只能是一部分信息。因为,你也不能保证那些受助的乡亲们所告诉你的信息就一定是真实的,客观的。”小王接着补充道。
    “那这不是和我们做采访一样,要去多听听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不能偏听偏信?”罗江接着问。
    “你做记者,其实你只要准确客观地记下你的所见所闻,把你观察到的东西总结出来。但是对于基金会的工作来说,仅有这些调研是不够的,因为我们还要把焦点放在如何将我们帮助他人的想法高效地变现。”小王果然是做行政的,想法很清楚。
    “如果是这样的话,基金会工作的要求并不低,甚至需要更多的精英人才。但为什么在薪酬方面又实行这种无差别的工资评价体系呢?你看,我们在学校上课,上的课多,又受学生欢迎,你赚得钱就多;我们在报社写稿,写的稿子多,评得星级高,也会赚钱比较多。但是在这里,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因为一个项目周期通常都四五年,如果你拿最后的绩效来评估项目经理,没准那个人项目还没结束就走了,那你又怎么来激励大家呢?”
    听到罗江这么说,小王和小汪两个人都笑了:“你呀,可能正因为你从深城来的,所以你才喜欢什么事都要和钱挂钩。”
    “和钱挂钩不对吗?要不然大家怎么能认真干活呢?”
    另外两个人都不做声,各自埋头看电脑去了。
    罗江做了个苦笑.摊摊双手没有再说什么。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8/28080/166291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