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两个女人的伟大前程 > 第22章 罗江? 转型升级(一)

第22章 罗江? 转型升级(一)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娱乐:我只想当幕后大佬林北抢个夫君来冲喜谍云迷踪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女友订婚宴上私奔?我灭她全族他太听劝了,竟然真练成了超凡诸天:从九龙拉棺开始无敌重生2010,国士无双

    罗江之前在置业导报做记者和编辑,每天都要过手深城及全国各类的房地产信息。或许是因为口袋里没有多少钱,她觉得这些信息和自己也没有多少关第,更没有想过利用这些信息能让自己发家致富。
    在出手买这个小公寓之前,罗江对自己过手的信息基本报持着一种相对客观和疏离的态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买了一次房之后,买房要交的税费,怎么供楼最划算,深城哪个地段最有升值潜力,未来深城将往哪个方向发展,各大区域的商业配套和交通配套怎么样,对于她来说这些问题都不再没有意义。因为这次买房经历,罗江似乎在某种意义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那些读者。
    这时,深城的房地产业刚刚起步,许多小置业者也像罗江刚刚买房,由此衍生的问题也特别多。有的市民有实力,上来就用全款买房,结果跑到开发商跑路,房子没有了,也不知道该找谁去拿钱,维权没有路。怎么办?
    罗江现在主要负责业导报二三版的编辑,就经常会接到投诉无门的小市民的电话或者来信,怎么办?
    罗江想了想,就去找社长兼总编辑朱天伟谈,就说去找一家律师事务所来合作,报纸出一定的版面由律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来负责回答市民的问题。这样有几个好处,市民的问题有专业人士来回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尽管要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回答问题,但相当于报纸为他免费打了个广告,没准还能接到不少案子;市民看到报社如此关心他们关心的问题,对报纸的肯定和关注都会提高;至于报社,因为每期都有固定栏目推出来,让读者形成稳定的预期,也能帮助提升报纸的吸引力。长期坚持办下来,是一个三赢的格局。
    朱天伟现在做置业导报已经有两三年了,他前期的主要注意力就是要活下去,所以才哪里弄到广告费是他最重要的关注点。办了这两三年下来,借着国土局这块金字招牌,他也确实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但是自己办的报纸没有多少号召力,他也是清楚的。所以除了以前从区国土局办公室带出来的小兄弟让他继续管财务之外,他先找朋友介绍找了个不错的人力资源经理。他给这位人力资源经理的任务就是找新闻专业的科班学生,年轻一点,学历高点,脑子灵活点,薪水可以适当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要求就是这帮人要拼命干活,让置业导报办得在业内受人尊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罗江也是在这一波招人潮中流到置业导报来的。罗江人长得漂亮,学历也高,朱天伟不可能不留意到她。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罗江尽管很勤奋也很敬业,但是在工作中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朱天伟觉得她工作的创意性不够。
    只有罗江自己知道,她看上去很漂亮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极易受伤的心。她在中学时代之所以会被王晓青吸引,其实更多是被王晓青身上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关。罗江对报社的工作不是没有想法,但有了想法似乎也没有多少欲望主动说出来,有许多时候,她很想像小时候那样尽量缩在一个角落里不要被人注意到,这样自己才是安全的。
    但是买了房之后,罗江明白自己要主动走出来,报社的广告收入多少也与自己的收入多少密切关联。
    她要为版面设计新的栏目,在和朱天伟谈之前,她先在网上扒拉了深城几家律师事务所的电话,分别给他们打过之后,又从中找了两家有意愿合作的律师事务所。她的计划是如果朱天伟同意做这件事,就让律师事务所的人过来一起谈一谈签一个意向性的合作协议。她也想借此看看哪家律师事务所做事靠谱一点。
    朱天伟听王晓青说了这个想法,他想反正如果没有广告的话,版面空着也是空着,那还不如找个人合作办栏目。乾坤听书网.
    听罗江说完之后,朱天伟就说那你去找几家看看,还不知道律师事务所的人肯不肯合作,能不能写得出来呢。
    罗江打开自己的文件夹就说:自己已经在网上搜了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专做房地产法律方面的案件,现在就看你的时间安排了。
    朱天伟此前没有和罗江一起工作过,他只知道她是报社工作量最大的记者,对她的印像也就是好看和勤奋。
    罗江能够预测到自己会同意,并且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工作让朱天伟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觉。他决定授权给罗江自己决定和哪家律师事务所合作,最后只要到他那里备案一下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罗江在报社里接待了两三批律师,最后她挑了一个态度最认真看上去也最专业的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这家律师事务所上门拜访那天,从合伙人到专业律师,一共六个人,全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拎着公文包,一分不差准时来到报社。另外两家则来了两个小律师,看上去对这件事不够认真。
    从有想法到律师事务所的专栏启动,罗江花了两个星期搞定这件事。从这件事里,她学会两点:有什么对报社工作有用的建议要找对人说出来,在说的同时就要想清楚如何去执行。其次,以后再和其他单位或行业的人打交道时,要学会让自己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包括服装、动作及谈吐,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从办栏目这件事开始,罗江发现要把注意力专注在眼前的工作上。依她自己在报社工作的这两三年经验来看,在报社工作是最不会被埋没的,你写的文章你编的版都在那里,你用了多少心,读者喜不喜欢版面或文章就在那里,好也罢,不好也罢,就在那里。
    而且要想在哪里工作好,还真需要人支持。在学校读书时,教科书上说,编辑需要编织一张自己的关系网,这样你需要帮助时就可以随时找到人帮忙。
    罗江从买房到办栏目都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如果没有曾姐的推进,自己可能不会下决心去买这个小房子;如果自己的身份没有从旁观者变成买房者,那么自已认识事情的方式及角度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目前自己天天在做的工作就很难从另外的角度去重新认知。
    从办栏目开始,罗江对自己说要尽可能去和人多接触,看看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与观点,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全面考量,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同的做法。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8/28080/1662893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