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枪打出头鸟

推荐阅读: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重生2010,国士无双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修仙没系统?那就自己搓!都重生了我就不能当影帝吗传说时代

    夏明枫黑着脸折返屋里的。
    他总算有深刻领悟,为何苏潼不愿再见宁王了。
    见一次那个疯子,他会短寿十年。
    他就不该去见宁王。
    这一去,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苏潼看到他脸沉如水,有些心疼地摇了摇头:“你何必要往他面前凑,瞧,把自己气着了吧。”
    夏明枫:“……”
    哥哥难当。
    做个维护妹妹娇宠妹妹的好哥哥更难。
    “这是他临走前非要留下给你的诗。”夏明枫差点被宁王气得原地去世,还不忘将宁王留下的酸诗带回来给苏潼。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苏潼粗略看了两眼,随手丢开。
    “什么诗?”她冷笑,“凤求凰的词而已。”
    “临走?”苏潼微怔,恍然回神,“他准备出发前往桐城参加诗词大会?”
    夏明枫点头:“对。这个消息能让人高兴点吧?”
    苏潼道:“我衷心祝愿他在桐城能遇到一个,与他缠缠绵绵到天涯的知己。”
    这样,就算宁王回到楚京也不会再天天疯子一样缠着她。
    夏明枫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打击她:“希望你美梦成真。”
    不过,这事十有八九难如意。
    年轻、貌美、有才;还要视宁王如苍蝇。这么多综合要素加起来,才是宁王一直对苏潼楔而不舍的原因。
    坦白点,爱慕只是占其中一部分;他觉得宁王对苏潼那种感情,更大一部分是占有欲在作祟。
    就跟一个孩子遇到一个心爱玩具一样,越是得不到,就越想得到。
    真得到手,却未必会珍惜。
    因为宁王从小到大,大约没什么得不到的;也没有尝试过被人拒绝的滋味。
    骤然遇上苏潼这样的,就跟碰到新奇玩具一样的道理。
    “不成真也不要紧。”苏潼对此很看得开,不然她早就被宁王给气死了。
    “他要是能在桐城待个一年半载,最好乐不思蜀,对我而言就是人间美事了。”
    夏明枫:“……”
    对待宁王这种人,还真不如直接对上恶霸流氓之类,一下子就解决掉。
    遇上宁王,简直是长长久久让人挥之不去的厌烦与阵痛。
    “桐城那地方人杰地灵,他会喜欢长留在那。”
    苏潼听着这样聊胜于无的安慰,懒洋洋勾着唇笑了起来。
    这天,金銮殿早朝的气氛有点压抑。
    皇帝高踞龙椅之上,锐利而威严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头顶,表情沉肃得有些可怕。
    众大臣悄悄低着头,心里直犯嘀咕。
    楚京最近没什么坏消息吧?
    那就是别的地方传了奏折进京,奏折上面报了一些不太好的消息。
    很多朝臣开始将探寻的目光往首列的丞相与太傅望去,
    他们没收到风声,丞相与太傅应该有门路知道发生什么事吧?
    众大臣心里惴惴。
    绝大多数人心里都跟吊了十五六个水桶一样——七上八下。
    皇帝的目光往大殿巡梭了一会,才缓缓道:“辛公公,把这份奏折念给大家听听。”
    辛公公清清嗓子,拿起奏折照本宣科不急不缓地念了起来。
    在众大臣竖起耳朵听了半天之后,终于听到关键点:“……兹蚕桑无叶,百姓无谷;两地民众苦矣。”
    “大家听明白了吗?”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姿态睥睨,仿佛俯视众生。
    他薄唇紧抿,眉头紧皱,好似被什么事所烦恼。可是就这皱眉的模样,更让人从心底生出敬畏来。
    平平常常一句话,众朝臣心头那根弦立马绷紧。
    没有人出声。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大家都懂。
    皇帝威严犀利的目光缓缓往众人头顶扫过,他轻笑一声,笑声讥讽。
    道:“天下皆知沃城土地肥沃,每年粮食产量皆属南楚翘首。”
    “可大家刚才听到什么?”
    “沃城的土地不种水稻,改种桑树用于养蚕。这一改就改了两年,这下好了,本该茁壮成长的树苗,因为雨水过份充沛,全部烂根死掉。”
    “当地百姓白白损失了两年的收益。眼下他们既无银钱,也没粮食;日子过不下去了。”
    “跟沃城相反,南阳宛州本是干旱的沙砾地,适合种植旱地作物。”
    “多年来一直靠着种桑养蚕,当地百姓过得富足。”
    “大前年起,新调了州官过去;他一声令下,让百姓全部改种水稻。”
    “费时费力费银开渠引水,还是抗不过老天爷。去年秋季宛州干旱严重,导致百姓田地的庄稼颗粒无收。”
    “眼下又到了春耕时节,总算有人冒着风险写奏折上报实情。”
    “沃城与宛州,因地方官胡乱推行政令,强横让百姓更改不适应环境的作物;导致两地百姓苦矣。”
    “大家说说看,这个事怎么解决?”
    沃地与宛州虽然离得远,可两地的情况却诡异的相似。
    皇帝昨天接到奏折之后,心火就开始直冒。
    众大臣你望望我,我瞄瞄你,一时没人敢出声。
    皇帝冷笑一声,换了个姿势来坐。眼皮一掠,开始点名了:“景爱卿,这个事你看怎么解决?”
    景大人没料到自己是第一个被点将的倒霉蛋。
    想了想,他战战兢兢道:“陛下,事情发展到眼下这地步,归根究底是百姓种地违反了因地制宜四个字。”
    “沃城的土地与气候,决定了那个地方更合适种水稻而非桑树;唯今之计,只有让百姓拔除桑树,种回水稻方可解决问题。”
    “至于宛州,也是一样的情况。”
    “臣以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百姓。”
    皇帝眼睛半眯,似笑非笑地扫了眼众人。
    “众卿家以为如何?可有与景大人持不同意见的?”
    不再是出头鸟,于是有大臣壮着胆子道:“陛下,臣以为沃城与宛州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根源在于地方官员不遵农时,只顾自家利益而胡乱插手导致。”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得把当地的官员调换;其次,才是引导当地百姓种植合适的作物。”
    无论是调换官员还是撤职查办这两地的官员,都涉及到一个问题。
    皇帝的眸光变得深沉起来。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1/21238/126236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