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闲暇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老伯,你这簪子怎么卖的?”
陈昭在城外打生打死的,但雁门县内还是一片平静。
辽国骑兵虽然屡屡犯边,但次次都被英武的陈知县还有勇敢、强大的雁门县军士们击退。
没有困扰到雁门县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丁芷今天稍得空闲,就到街上来逛逛。
女孩子家家的,每日于清苦的中药材为伴,今日难得上街,入目的一切都觉得欢喜。
既然是女孩,那股隐藏在血脉之中的“购物之魂”就在蠢蠢欲动,无论是宋代女子,还是现代女子,在这一点上都没有区别。
既然想买...那就买!
只求一个念头通达!
“小娘子,看你长得漂亮,这簪子就只要你六百文!”
卖簪子的摊主是一个年迈的老伯。
六百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丁芷也是一个“小富婆”了,虽然她在康济堂还只是一个学徒,但在孙神医每月还是会给他们发工钱。
丁芷住的宅子在陈昭隔壁,也不要付房租,康济堂包吃,丁芷苦日子过惯了,并不是很追求口腹之欲。
有钱花不出去啊!
虽然不多,但买个簪子还是轻松拿下。
“我可以试试嘛?”丁芷轻声问道。
“当然。”那摊主看丁芷很是意动的样子,觉得这单生意能成,态度很是殷勤。
小本生意,拿不出铜镜来,只端来一盆水勉强当做镜子给丁芷用。
簪子只是木簪,硬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它的花纹颇对丁芷胃口。
朴素淡雅。
丁芷将发簪插在头上,调整了好一会儿,才借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容颜。
从前严家还在的时候,街雁门县内稍有姿色的女子都会被某些不怀好意的目光盯上。
丁芷常年住在盈翠山上,人烟稀少,在县城里售卖药材时,常用锅灰抹面,姿色不显于外。
久而久之,丁芷对自己的容貌就不是很在意了。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丁芷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上、手腕上...少了点装饰品。
丁芷知道自己姿色尚可,她还是那么美丽,但常年的劳作还是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双足因为常年攀登山峰而变得粗糙、山上细密的荆棘也在没有防备的丁芷身上留下一道道细小的伤痕、原本的纤纤玉手也因采摘、处理药材失去了光泽......
虽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丁芷会有些伤感,但她觉得日子也能这样过下去。
不过在救了某个人后,这一切都变了。
丁芷一夜之间从一个普通的采药女变成了康济堂的学徒,孙神医的徒弟。
但她离那个闪耀的身影还是有些远。
所以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郎中的理想还有不知名的情愫中,才有了后来疯狂进步的丁芷。
水面模糊,但遮不住女子的娇羞。
孙神医早年在京城行走,囊中羞涩,而京城什么多?
贵妇人多!
于是乎为了多弄些盘缠,孙神医对女子美白祛疤之道略有涉及。
就当是“师父对徒儿”的关爱送给了丁芷。
绝不是为了陈昭手里的经费!
“很好看啊!”
女为悦己者容。
以前的丁芷觉得装饰自己就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上山多采两株药材。
但现在自己在家也会抹些胭脂水粉、挑些好看的衣服。
丁芷穿得很素,而木簪的花纹简单、却恰到好处,更衬出丁芷那份身为“医女”的恬静。
“小娘子,您搭配上这簪子简直是绝了!”摊主搜肠刮肚、把这辈子能想到的赞美之词全部说了出来。
看这小娘子的神情,对这木簪是喜欢极了,舍得花钱啊!
“今天是赚大了!”摊主想道,已经计划着今天做完这一单后,去买上一壶好酒细细品味。
“两百文。”丁芷还在看着自己水中的容颜,脑袋都没抬。
两百文?!砍价有这么砍的吗?
摊主绞尽脑汁编造话术,提高自己簪子的价值:
“小娘子,你看这木簪,用的生长了足足六十年的紫檀木,由一块大料雕琢而成。”
“您看这花纹,我们请的是大师沿着紫檀木的自然纹理延展开来,才有如此意境。”
“从选料、规划、雕刻、打磨、保养...这每一步都耗费了我们无数的人力物力,小娘子,六百文真心不贵。”
“直娘贼,她是怎么发现的?”摊主在心里暗骂道。
六百文...他的确是掺杂了不少水分在里面。
这木簪本是摊主自己在山上随手捡的一块料子,随手雕刻,用来练练手的。
但没想到这随意之举,做出来的木簪却非常有韵味,摊主这才拿出来卖。
本以为还能骗骗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娘子,狠狠赚她一笔。
不对,也不能叫骗,因为艺术是无价的!
但小娘子也不是傻子,只能忍痛割爱了:
“三百文,小娘子,这只簪子摆在老夫这摊位上已有三年之久,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有护主之效。”
“当初,严家少爷严成看上了这簪子,曾出价三千钱,只想购下它,不过老夫看他品格低劣,没卖而已。”
“不过小娘子您秀外慧中,一看就是有德之人,老夫不看中钱、但看中缘,今你和这簪子有缘,老夫就吃点亏,三百文,你拿去!”
“出价高了...”丁芷脑袋里只有这么个想法。
陈昭曾教过他,出门在摊位上买东西的时候,若一件商品的价格贵到离谱,那么不要犹豫,至少对半砍!
六十年的紫檀木,这老汉也是真敢吹牛。
六百文...
六百文都够买十把这样的簪子了!
丁芷叫价两百文,是因为她今日只带了两百文出门,但这老汉自砍一半起来是好不犹豫,现在看来还是高了...
“二十文!”丁芷轻声说道。
陈昭还说过:“顾客就是天尊”,“价格是谈出来的”,那些商贩最是狡诈,你若觉得价格不合理,那就谈出一个你觉得合理的价格!
若摊主不肯,那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若摊主还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那就轮到了雁门县捕快出场的时候了。
这回轮到摊主傻眼了,这小娘子...不讲规矩啊!
她不应该往两百文上加,然后他往三百文下降,谈一个两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比如...二百五文。
怎么一下就降到二十文去了?!
摊主现在是后悔、非常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在两百文的时候答应下来,多赚一点也是好事啊!
“小娘子,你若是要这么讲价的话,那我的生意都不用做了。”摊主陪着笑脸。
话里话外都是让丁芷再加点钱,比如一百文啊、一百五十文啊。
但丁芷可不会如了他的愿,她又不是二百五。
将发中簪子取下,放回摊位之上,然后扭头就走!
“一、二、三...”丁芷在心中默念着数。
这簪子她确实喜欢,但也没喜欢到愿意付出两百文、甚至六百文的高价。
在她看来,这簪子六十文最多了。
果然,那摊主叫住了她:“小娘子,你等等,一百文、一百文如何?”
本就是随意雕刻之举,原料不值钱,时间也没花多少,主要是自己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师,能赚一点是一点吧。
“一百文太多,五十文。”丁芷停住了脚步,但还没有转身,颇有一种你不同意我立马就走的架势。
以退为进就是好用啊。
同时丁芷还在心中反思自己:“以后去买东西可不能露出太过喜欢的神色,不然那些商贩就会疯狂的往上提价。”
六百文,这老汉是真敢讲啊,给自己预留了充足的降价空间。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六十文、六十文如何?”摊主苦苦哀求道。
降了十分之一的价格,仿佛做了这一单,他亏掉了祖宗八辈的积蓄一样。
“好吧,成交!”丁芷转头说道,笑靥如花。
“小娘子慢走,有空再来啊!”拿到六十枚铜板之后,摊主对丁娘子的态度恢复了之前的热切,与她挥手告别。
等看不见丁芷后,才翻出铜板细细打量着:“几乎白拿六十文,赚大了!”
丁芷觉得这也是桩不错的生意,六十文就当是买摊主的灵光一闪了。
良材易得、灵感难求!
走到街上,雁门县是河东路唯一售卖蜂窝煤的地方,有许多的大商人来此采购。
虽然时不时看得见辽人,但最后都会被陈知县带军击退,对于雁门县的百姓,还有往来于此的商人们来说,这都快成雁门县的经典节目了。
社会还算安定、商人往来不绝,为满足百姓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雁门县的文娱活动也渐渐丰富。
路边就有一个拉二胡的老者,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多人。
看样子好像是当初行刑时为严家送行的那个乞丐。
穿的衣服还是那样的邋里邋遢,随意半躺在地上,悠扬的二胡声中感情之丰沛,故事之曲折,令人动容。
拉得还是哀伤之音,听得人心中堵堵的。
一位侍女流下了眼泪,前几年收成不好,母亲将她拉到集市上,在她头上插了一根草,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她被一个男人带走后便再也没有看见过父母,是的,是物理意义上的看不见了,在她被卖掉的第二年父母就饿死了。
她还算幸运的,成了严家的仆人,还吃得上一口残羹剩饭。
一名农户流下了眼泪,他虽不是佃户,家里略有几亩薄田,但架不住山贼、辽人一波波地来啊!
他家那一点儿可怜的收成交了税后还能留下多少?得买地才不至于饿死。
一商人,一百六七十斤的汉子,哭得跟个娘们一样。
虽然他略有薄财,但他地位低啊!“士农工商”,他这种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不能穿绢布、不准占有土地、子孙后代不可参与科举......
虽然大宋商业繁荣,不抑制经商,还能钻钻空子,但那都是富商巨贾才能做到的!
像他这种中小商人,每日战战兢兢地积累财富,可若是一个不小心惹了不该惹的人或被大人物看上了产业,多年的积累顷刻之间就会化作乌有......
丁芷也走到人群中去听了一曲,感慨颇多。
这份从容、这份历练简直不像是一个乞丐所能拥有的,再想到之前他不愿受陈昭的招揽...
难不成他是某个世家大族...不对,大宋没有世家大族了。
难不成是那个大官富商家的公子,在红尘中寻求人生感悟?
一千多年前的大宋就有“行为艺术”了?
一曲奏罢,周围的听众还沉浸在乐声的余韵当中,久久不能忘怀。
曲终人未散。
“啪,啪,啪。”几道拍掌声传来将众人惊醒。
随后是掌声雷动,光鼓掌也是不行的,一曲终了,围观的人都觉得意犹未尽,“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手上的铜钱铜钱如雨点般噼里啪啦地砸向乞丐面前的破碗,其中不乏有碎银子,丁芷也跟着人群又丢了几枚铜板。
不一会儿,就把老乞丐面前的一块空地填满了。
众人捧场,老乞丐也没有辜负众人的好意,再拉了一曲。
如果说上一曲拉得是悲伤的话,这回拉的曲子则多了几分昂扬向上的精神。
虽然生活险阻,但至少他们还活着不是吗?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更何况,现在的日子可是比以前好好过得不少,并且可以预料的是以后的每一天过得都要比现在更好。
是啊,现在的雁门县所耕之人皆有土地,严家人虽然被陈昭砍了脑袋,但陈昭也没迁怒无辜之人,发钱、发地,给了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
商业环境宽松,最头部的商人都被陈昭物理意义上给干掉了,让他们这下中小商人可以自由生长......
拉完了这首曲子,那老乞丐收拾了地上的钱财离开了。
等他走后,周围的百姓才从“意境”中悠悠转醒,丁芷也走了。
每天在康济堂看看医书、然后帮几个病人恢复健康,回来的路上在街道上走走看看,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好还能听到一首小曲。
这样的日子很是不错了。
但丁芷还想要得更多,其实也不多,再多一个人就够了。
陈昭在城外打生打死的,但雁门县内还是一片平静。
辽国骑兵虽然屡屡犯边,但次次都被英武的陈知县还有勇敢、强大的雁门县军士们击退。
没有困扰到雁门县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丁芷今天稍得空闲,就到街上来逛逛。
女孩子家家的,每日于清苦的中药材为伴,今日难得上街,入目的一切都觉得欢喜。
既然是女孩,那股隐藏在血脉之中的“购物之魂”就在蠢蠢欲动,无论是宋代女子,还是现代女子,在这一点上都没有区别。
既然想买...那就买!
只求一个念头通达!
“小娘子,看你长得漂亮,这簪子就只要你六百文!”
卖簪子的摊主是一个年迈的老伯。
六百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但丁芷也是一个“小富婆”了,虽然她在康济堂还只是一个学徒,但在孙神医每月还是会给他们发工钱。
丁芷住的宅子在陈昭隔壁,也不要付房租,康济堂包吃,丁芷苦日子过惯了,并不是很追求口腹之欲。
有钱花不出去啊!
虽然不多,但买个簪子还是轻松拿下。
“我可以试试嘛?”丁芷轻声问道。
“当然。”那摊主看丁芷很是意动的样子,觉得这单生意能成,态度很是殷勤。
小本生意,拿不出铜镜来,只端来一盆水勉强当做镜子给丁芷用。
簪子只是木簪,硬要说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它的花纹颇对丁芷胃口。
朴素淡雅。
丁芷将发簪插在头上,调整了好一会儿,才借着水面欣赏自己的容颜。
从前严家还在的时候,街雁门县内稍有姿色的女子都会被某些不怀好意的目光盯上。
丁芷常年住在盈翠山上,人烟稀少,在县城里售卖药材时,常用锅灰抹面,姿色不显于外。
久而久之,丁芷对自己的容貌就不是很在意了。
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丁芷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上、手腕上...少了点装饰品。
丁芷知道自己姿色尚可,她还是那么美丽,但常年的劳作还是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迹。
双足因为常年攀登山峰而变得粗糙、山上细密的荆棘也在没有防备的丁芷身上留下一道道细小的伤痕、原本的纤纤玉手也因采摘、处理药材失去了光泽......
虽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丁芷会有些伤感,但她觉得日子也能这样过下去。
不过在救了某个人后,这一切都变了。
丁芷一夜之间从一个普通的采药女变成了康济堂的学徒,孙神医的徒弟。
但她离那个闪耀的身影还是有些远。
所以在成为一名优秀的郎中的理想还有不知名的情愫中,才有了后来疯狂进步的丁芷。
水面模糊,但遮不住女子的娇羞。
孙神医早年在京城行走,囊中羞涩,而京城什么多?
贵妇人多!
于是乎为了多弄些盘缠,孙神医对女子美白祛疤之道略有涉及。
就当是“师父对徒儿”的关爱送给了丁芷。
绝不是为了陈昭手里的经费!
“很好看啊!”
女为悦己者容。
以前的丁芷觉得装饰自己就是浪费时间,有这功夫还不如上山多采两株药材。
但现在自己在家也会抹些胭脂水粉、挑些好看的衣服。
丁芷穿得很素,而木簪的花纹简单、却恰到好处,更衬出丁芷那份身为“医女”的恬静。
“小娘子,您搭配上这簪子简直是绝了!”摊主搜肠刮肚、把这辈子能想到的赞美之词全部说了出来。
看这小娘子的神情,对这木簪是喜欢极了,舍得花钱啊!
“今天是赚大了!”摊主想道,已经计划着今天做完这一单后,去买上一壶好酒细细品味。
“两百文。”丁芷还在看着自己水中的容颜,脑袋都没抬。
两百文?!砍价有这么砍的吗?
摊主绞尽脑汁编造话术,提高自己簪子的价值:
“小娘子,你看这木簪,用的生长了足足六十年的紫檀木,由一块大料雕琢而成。”
“您看这花纹,我们请的是大师沿着紫檀木的自然纹理延展开来,才有如此意境。”
“从选料、规划、雕刻、打磨、保养...这每一步都耗费了我们无数的人力物力,小娘子,六百文真心不贵。”
“直娘贼,她是怎么发现的?”摊主在心里暗骂道。
六百文...他的确是掺杂了不少水分在里面。
这木簪本是摊主自己在山上随手捡的一块料子,随手雕刻,用来练练手的。
但没想到这随意之举,做出来的木簪却非常有韵味,摊主这才拿出来卖。
本以为还能骗骗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娘子,狠狠赚她一笔。
不对,也不能叫骗,因为艺术是无价的!
但小娘子也不是傻子,只能忍痛割爱了:
“三百文,小娘子,这只簪子摆在老夫这摊位上已有三年之久,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有护主之效。”
“当初,严家少爷严成看上了这簪子,曾出价三千钱,只想购下它,不过老夫看他品格低劣,没卖而已。”
“不过小娘子您秀外慧中,一看就是有德之人,老夫不看中钱、但看中缘,今你和这簪子有缘,老夫就吃点亏,三百文,你拿去!”
“出价高了...”丁芷脑袋里只有这么个想法。
陈昭曾教过他,出门在摊位上买东西的时候,若一件商品的价格贵到离谱,那么不要犹豫,至少对半砍!
六十年的紫檀木,这老汉也是真敢吹牛。
六百文...
六百文都够买十把这样的簪子了!
丁芷叫价两百文,是因为她今日只带了两百文出门,但这老汉自砍一半起来是好不犹豫,现在看来还是高了...
“二十文!”丁芷轻声说道。
陈昭还说过:“顾客就是天尊”,“价格是谈出来的”,那些商贩最是狡诈,你若觉得价格不合理,那就谈出一个你觉得合理的价格!
若摊主不肯,那就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若摊主还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那就轮到了雁门县捕快出场的时候了。
这回轮到摊主傻眼了,这小娘子...不讲规矩啊!
她不应该往两百文上加,然后他往三百文下降,谈一个两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比如...二百五文。
怎么一下就降到二十文去了?!
摊主现在是后悔、非常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在两百文的时候答应下来,多赚一点也是好事啊!
“小娘子,你若是要这么讲价的话,那我的生意都不用做了。”摊主陪着笑脸。
话里话外都是让丁芷再加点钱,比如一百文啊、一百五十文啊。
但丁芷可不会如了他的愿,她又不是二百五。
将发中簪子取下,放回摊位之上,然后扭头就走!
“一、二、三...”丁芷在心中默念着数。
这簪子她确实喜欢,但也没喜欢到愿意付出两百文、甚至六百文的高价。
在她看来,这簪子六十文最多了。
果然,那摊主叫住了她:“小娘子,你等等,一百文、一百文如何?”
本就是随意雕刻之举,原料不值钱,时间也没花多少,主要是自己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师,能赚一点是一点吧。
“一百文太多,五十文。”丁芷停住了脚步,但还没有转身,颇有一种你不同意我立马就走的架势。
以退为进就是好用啊。
同时丁芷还在心中反思自己:“以后去买东西可不能露出太过喜欢的神色,不然那些商贩就会疯狂的往上提价。”
六百文,这老汉是真敢讲啊,给自己预留了充足的降价空间。
群众里面有坏人啊!
“六十文、六十文如何?”摊主苦苦哀求道。
降了十分之一的价格,仿佛做了这一单,他亏掉了祖宗八辈的积蓄一样。
“好吧,成交!”丁芷转头说道,笑靥如花。
“小娘子慢走,有空再来啊!”拿到六十枚铜板之后,摊主对丁娘子的态度恢复了之前的热切,与她挥手告别。
等看不见丁芷后,才翻出铜板细细打量着:“几乎白拿六十文,赚大了!”
丁芷觉得这也是桩不错的生意,六十文就当是买摊主的灵光一闪了。
良材易得、灵感难求!
走到街上,雁门县是河东路唯一售卖蜂窝煤的地方,有许多的大商人来此采购。
虽然时不时看得见辽人,但最后都会被陈知县带军击退,对于雁门县的百姓,还有往来于此的商人们来说,这都快成雁门县的经典节目了。
社会还算安定、商人往来不绝,为满足百姓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雁门县的文娱活动也渐渐丰富。
路边就有一个拉二胡的老者,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多人。
看样子好像是当初行刑时为严家送行的那个乞丐。
穿的衣服还是那样的邋里邋遢,随意半躺在地上,悠扬的二胡声中感情之丰沛,故事之曲折,令人动容。
拉得还是哀伤之音,听得人心中堵堵的。
一位侍女流下了眼泪,前几年收成不好,母亲将她拉到集市上,在她头上插了一根草,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只知道她被一个男人带走后便再也没有看见过父母,是的,是物理意义上的看不见了,在她被卖掉的第二年父母就饿死了。
她还算幸运的,成了严家的仆人,还吃得上一口残羹剩饭。
一名农户流下了眼泪,他虽不是佃户,家里略有几亩薄田,但架不住山贼、辽人一波波地来啊!
他家那一点儿可怜的收成交了税后还能留下多少?得买地才不至于饿死。
一商人,一百六七十斤的汉子,哭得跟个娘们一样。
虽然他略有薄财,但他地位低啊!“士农工商”,他这种商人地位是最低的,不能穿绢布、不准占有土地、子孙后代不可参与科举......
虽然大宋商业繁荣,不抑制经商,还能钻钻空子,但那都是富商巨贾才能做到的!
像他这种中小商人,每日战战兢兢地积累财富,可若是一个不小心惹了不该惹的人或被大人物看上了产业,多年的积累顷刻之间就会化作乌有......
丁芷也走到人群中去听了一曲,感慨颇多。
这份从容、这份历练简直不像是一个乞丐所能拥有的,再想到之前他不愿受陈昭的招揽...
难不成他是某个世家大族...不对,大宋没有世家大族了。
难不成是那个大官富商家的公子,在红尘中寻求人生感悟?
一千多年前的大宋就有“行为艺术”了?
一曲奏罢,周围的听众还沉浸在乐声的余韵当中,久久不能忘怀。
曲终人未散。
“啪,啪,啪。”几道拍掌声传来将众人惊醒。
随后是掌声雷动,光鼓掌也是不行的,一曲终了,围观的人都觉得意犹未尽,“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手上的铜钱铜钱如雨点般噼里啪啦地砸向乞丐面前的破碗,其中不乏有碎银子,丁芷也跟着人群又丢了几枚铜板。
不一会儿,就把老乞丐面前的一块空地填满了。
众人捧场,老乞丐也没有辜负众人的好意,再拉了一曲。
如果说上一曲拉得是悲伤的话,这回拉的曲子则多了几分昂扬向上的精神。
虽然生活险阻,但至少他们还活着不是吗?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更何况,现在的日子可是比以前好好过得不少,并且可以预料的是以后的每一天过得都要比现在更好。
是啊,现在的雁门县所耕之人皆有土地,严家人虽然被陈昭砍了脑袋,但陈昭也没迁怒无辜之人,发钱、发地,给了他们一个安定的生活。
商业环境宽松,最头部的商人都被陈昭物理意义上给干掉了,让他们这下中小商人可以自由生长......
拉完了这首曲子,那老乞丐收拾了地上的钱财离开了。
等他走后,周围的百姓才从“意境”中悠悠转醒,丁芷也走了。
每天在康济堂看看医书、然后帮几个病人恢复健康,回来的路上在街道上走走看看,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好还能听到一首小曲。
这样的日子很是不错了。
但丁芷还想要得更多,其实也不多,再多一个人就够了。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1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