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 大宋举重冠军 > 第195章 选拔

第195章 选拔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进了城,陈昭带着军士们在城内绕了好一大圈才出来。
    这叫“夸耀武功”。
    辽军来十个,他们就杀十个,来一百个就杀一百个!
    死掉的马尸带着强烈的血腥味儿,尤其是现在温度升高,味道就更大了。
    周围百姓闻到这股味道也不是多么难受,为军士们欢呼着,激烈的情感使他们暂时失去了嗅觉。
    这可是军功、军功!
    军士们也一扫被陈昭骂了之后的颓废模样,脑袋高高昂起,像个得胜的公鸡一样。
    看着周围为他们欢呼的百姓,口中一直“好儿郎、好儿郎”的喊着。
    面色酡红,脑袋晕乎乎的,像喝醉酒一样。
    原来做军士的感觉这么爽...
    不对,他们以前也是百姓,大宋边军可没少到雁门县来霍霍,可没感受到百姓们对边军有什么好感。
    那是什么不一样呢?
    众人抬头看向了陈昭。
    是陈知县!
    教他们战术、教他们知识,说的是“跟我冲”,而不是“给我上”。
    原来做陈知县的军士的感觉这么爽。
    下辈子他们也要做陈知县手下的兵!
    ......
    等出了城后,大伙还是意犹未尽,恨不得每天雁门县周围都刷新出一支辽军,让他们去剿灭。
    好回来后,陈知县再带他们去游街。
    那滋味,就算再走上一百遍也不会够啊!
    气势正好,陈昭激励道:“以后还想不想再走一遍?”
    “当然想!”
    “那就给本官好好训练,斩下辽贼的头颅作为自己的功业!”
    “这样本官在有资格带着你们到百姓面前夸耀武功,不然...”
    “只能给你们开追悼会了。”
    “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
    ......
    今日和辽军大战,众人心思疲惫,陈昭也没强求他们干什么,除了让必要人员值班以外,其他的人,陈昭都叫他们自由活动。
    但刚刚溜达一圈后,怎么放松得下来!
    在训练场练习的人多,休息的人少。
    而陈昭回到书房中,关上门窗,简单得眯了一会儿,就算休息过了。
    他是雁门县知县,百姓的父母官,还得带着军士们和辽军火并。
    身上的担子太重,一时还闲不下来。
    上回和丁娘子一起走走,那都是百忙中抽出时间去放松一下。
    现在抽不出来了。
    陈昭打开功劳簿,持笔,脑海里回忆起众人的表现,然后计算他们的功绩。
    虽说他们没有人头斩获,但多少也做到了牵制辽军,该罚罚,陈昭已经骂过他们,就算罚过了。
    那就该赏赐了!
    “石嚣,与辽人激战,予敌重创一道,轻伤三道,当算功二等。”
    斩敌头颅就是一等功,重伤敌人为二等,伤敌为三等,牵制敌人为四等。
    但石嚣是自己亲信,对他的标准应该要比普通军士要高一些。
    “仅是重伤,做得还不够啊...”
    思量再三后,陈昭在功劳簿上写下:“石嚣,功三等。”
    做他的亲信,享受的可不只是便利,还要帮忙分担责任啊。
    标准自然要高一些。
    再看向另一个人名:陈春晖。
    陈春晖他都干了些什么?
    和辽人倒是打得有来有回的,但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还是伤到了辽人。
    于是陈昭在功劳簿上写下:“陈春晖,功三等末。”
    并在旁做了一道批注:“戒骄戒躁。”
    骑兵差不多都是这个水平,除却石嚣劈了一刀重的以外,其他的不受伤都算好事了。
    不是“三等中”,就是“三等末”。
    批完了五个骑兵,陈昭就将目光转移到步卒身上。
    大方向上,照前面的一等二等分没错,但是骑兵和辽人直接交锋,虽说风险大了点,但立功的机会大了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步卒只使用弩箭在一旁做骚扰之用,细微之处,还是要酌情考虑的。
    苏峰?
    射死物还行,但射活物...就不知道他往那儿射的。
    带上他和没带其实没多大区别。
    但怎么说也是陪着陈昭来回走了两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陈昭提笔写下:“苏峰,四等末。”
    接着,陈昭看向另外一人。
    他的弩箭...也是一般,但误打误撞射到了东西。
    虽然是射在了马身上。
    陈昭写下他的名字后,批注道:“三等末。”
    将战马和辽兵视为同一单位,这算是对步卒的优待,也不算太委屈了直面辽军的骑兵。
    还有的射中了人,但是被身上的皮甲挡住,受的是轻轻伤。
    陈昭写下“四等上”。
    如此批完之后,陈昭还反复地检查了几遍,确定无误之后,才放到了一边。
    功名、功名,人生在世,不就是为了这两个字吗?
    对于和它有关的一切事情,陈昭都要慎重再慎重,绝对不能偏心亲信。
    不然...很容易在军士们心中埋下一根刺。
    想拔出来可比埋下去轻松多了。
    绝对公平,陈昭是做不到了,但相对公正,陈昭觉得自己还是能给手下人。
    在从书桌另一旁拿来一本新的册子,在上面写下:“雁门县新晋骑兵名单”。
    托辽人的福,雁门县现在又多了六匹战马,虽然还有一匹要休养一段时间,但雁门县还是多了六个骑兵!
    那么这六匹战马的分配问题也得提上日程。
    成为骑兵,除了获得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装甲以外,同时还意味着更高的俸禄和更多的立功机会。
    没人会不想成为骑兵。
    若不是他们没门道,不但现在陈昭的书桌上会摆满了“小礼物”。
    “都干得一般啊...”
    不是说他们态度不好,但相对于陈昭自己的表现力和辽军的表现力,雁门县军士说上一句“一般”,都还算陈昭美言了。
    至于和大宋边军相比如何...
    自“澶渊之盟”签订以后,宋辽双方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此后百余年中都未有太大的摩擦。
    后来大宋的重心就放到了西北边境,和现在的党项、未来的西夏,还有青唐吐蕃开片去了。
    金兵南下时,已经证明了宋辽边境间,大宋军队的拉胯。
    现在离百年后还远着呢,但被和平的风吹过,大宋边军的战力应该还有个七八成左右。
    大概再等个一二十年,战力就要开始俯冲了。
    “难搞啊!”想到这里,陈昭有点头痛。
    环顾四周,大宋周围竟是些虎狼之辈。
    西北边境,党项的李继迁、李德明、还有后来的李元昊,都不是等闲之辈。
    青唐吐蕃,虽然现在勉强依附于大宋,靠着大宋的支持压制着党项人的崛起。
    但他们也是长了反骨的。
    和党项打,打得是人家腹地,党项人一个个的“穷山恶水出刁民”,能打也就那么能打,但人家敢拼命!
    是块硬骨头。
    至于大宋...
    和青唐吐蕃接壤的是大宋边地,朝廷的支援想过来,路上的损耗就要去掉三成。
    成本太大了!
    要不是有曹玮镇守此处,说不定他们就要打过来了。
    北边的辽国,大宋百年来的心腹大患,正儿八经的兄弟之国,一起强,一起烂的那种。
    南边的大理还算听话,但再南边的交趾可野心勃勃。
    虽然实力比不上辽国、党项,甚至连青唐吐蕃都比不过。
    但是大宋在南边压根就没多少兵啊!
    整个长江以南,连两万禁军都拿不出来,至于厢军?
    修路可以找他们,但是打仗就算了吧。
    这么一想,陈昭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愈发重了。
    但还好,历史之神还是眷顾这片土地的。
    那些个强人不是一起来的,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给了陈昭时间和机会逐个击破。
    再看向手中的“雁门县新晋骑兵名单”,矮个子里面拔高个。
    “希望你们不要让我失望啊。”陈昭想道,先提笔写下:沈均的名字。
    他的名字出现在这份名单上不是他今天的功劳。
    说起来,陈昭还记得当初第一次看到这个少年时的情况。(虽然陈昭他也是个少年)
    那时他还是个山贼,贼首被陈昭打昏在地了,他也不怕,顶着气势汹汹的自己给他的压力,还能握着豁口的大刀站在一起跟他上山的“家人们”身前保护他们。
    当时陈昭就记住了他,还说要他陪自己“举大事”呢。
    再后来,剿匪队召人的时候,他也是第一个上台的,那两拳,还有点力道。
    这一路走来,沈均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准备着,准备和陈昭“共举大事”。
    那陈昭就给他这个机会。
    今日之功只是让陈昭第一个想起了他,把他的名字写道最前面而已。
    “忠心、守矩”只是他众多美德之一。
    除了沈均以外,剩下五人的名字,陈昭删删改改才确定下来。
    表现的差不多,没有特别亮眼的,也没有特别拉胯的。
    确定好了,应该...大概...没有问题吧?
    “要怪只能怪自己不努力吧。”
    要是他们能手撕一个辽人,那“骑兵名单”上必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处理完各自杂七杂八的名单之后,陈昭揉了揉太阳穴。
    只剩最后一件事了。
    雁门县军士的步骑协同能力实在太拉胯了。
    “步骑协同”可是个好东西。
    他是指能将步兵和骑兵完全融入到同一个阵型结构之中,在一次作战里、一套战术中实现联防、联攻,打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己方骑兵一旦和敌方骑兵短兵相接,持弩的步卒就站在一旁干瞪眼,也不敢乱发射。
    射空了都是小事,射中自己人,尤其是陈知县...
    那乐子,不对,是麻烦可就大了。
    这协同能力和非洲大区玩“步坦协同”时,用坦克压队友的黑叔叔是一个级别的。
    当然,这不全是军士们的原因,这和平日的训练也脱不开关系。
    骑兵都是新手,连陈昭自己都是个半吊子,马上功夫还是辽军小头目一招一招喂出来的。
    平日里自己的马都管不过来,那还有功夫管步卒是怎么想的。
    陈昭自己的指挥也有问题。
    不应该叫骑兵先上的,应该利用骑兵和骑射的机动性去牵制和拉扯对面的阵型,用步卒的长枪、弓箭和弩箭消耗敌人,最后再是已方骑兵看准时机一波冲。
    拉扯,拉扯!
    陈昭开始研究起了阵图。
    无论是从天时,还是从地利的角度来讲,优势都在雁门县。
    至于人和...有陈昭在的情况下,也能算个平手。
    所以急的是辽人,他们为了夺得蜂窝煤的制作方法,一定会主动出击。
    被动防守,可不是“怂”,这叫“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发挥优势,为最后的决战尽量争夺更多的筹码。
    “防守,等辽人自己犯错误就行了么...”陈昭细细思索。
    不多时,他就想到一套阵法,应该很好用。
    它是宋金战场上,川陕防线三大帅府之一,吴璘所创造的“叠阵法”。
    此法的要点就是:
    “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与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弩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
    这简直是打造了一座钢铁堡垒!
    辽国的骑兵撞过来,首先阻击他们的就是骑兵的袭扰,然后就是弩箭。弓箭的射击。
    好不容易冲到阵前了,迎接他们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羔羊”,而是训练有素,手持长枪的精锐步卒。
    想突破还有拒马的阻拦。
    这时的骑兵还在一旁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干扰他们,打又打不了,跑又跑不掉。
    今日在滹沱河,陈昭要是能使用这“叠阵法”,那杀伤辽人可轻松多了。
    没有拒马,但有铁蒺藜啊!
    雁门县人是少,组成出来的阵法防御力不一定够,但辽军人少,他们的攻击力也不够强啊!
    人都快冲到面前来了,弩箭再舍得不准,只要不对着天射,总还是打的到人的。
    还是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
    此时的陈昭是真的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虽然这个古人现在还没生出来。
    陈昭越看越喜欢,从系统商店里将其买下。
    今日让他们休息一天,从明天开始,就给本官练!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1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