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 大宋举重冠军 > 第185章 审问

第185章 审问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姓名?”
    阴暗潮湿的地牢里传来这样一道声音。
    托严桧的福,衙门大牢年久失修,地上的木板踩上去吱呀作响,一旦天下大雨,墙边就会渗出水迹,若再下大些,这大牢就和“水帘洞”没什么区别。
    条件如此艰难,但陈昭没打算去修。
    能进大牢的都是犯人,既然是犯人了,那要那么好的条件干什么?
    他们是来坐牢的,有不是来度假的,给他们个睡觉的地方就偷着乐去吧。
    不然像严家一样,被陈昭连夜审问,然后直接拉到菜市口砍头就舒服了?
    当然,这些都是借口,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钱。
    虽然炼焦厂日进斗金,但是衙门花钱的地方也多,教育、医疗、基建...还要给朝廷交税!
    雁门县没啥犯人,有的陈昭也直接拉过去砍头了,条件艰苦一点,就苦一点吧。
    马恩泽...陈昭也没过多为难他,抓到牢里后,就给他松了绑。
    但马恩泽他“不识好歹”啊!
    虽然被抓了,但嘴巴还是硬的,仍然在和陈昭装傻充愣:“陈知县,小人名叫马恩泽!”
    “陈知县,您为什么抓我?我冤枉啊!”
    陈昭问过后便没了下文,有一搭没一搭地瞥向马恩泽,一手撑着脑袋,另一手叩着桌面。
    “哒哒哒!”
    寂静的地牢里,只听见此声越来越刺耳,太吵了!
    昏暗的牢中,也只有陈昭面前燃有一盏油灯,照得陈昭的脸晦暗不明,更具压迫力。
    马恩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陈知县沉默着,他也不敢冒然发声。
    也不知陈昭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宋辽两国兄弟之国也,陈知县会放了我吧?
    但想到陈昭那杀人不眨眼的手段,死伤在他手上的辽人又不是一个两个了。
    但现在自己还没承认,还是雁门县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但好像这样的“平民百姓”陈昭杀得也不算少。
    “完了...吾命休矣...”马恩泽绝望地想道。
    感受到马恩泽的情绪变化,时间到了!
    陈昭坐正了身子,翻开了手边的《册府元龟》,也不知道这么暗的地方他是怎么看得清的。
    问道:“既然你是冤枉的,那为什么要跑?”
    我没邀请你进去,那你为什么会出现在我家?
    当然,这么蠢的话,马恩泽肯定是不会说的,在心中组织一小会儿语言,随后说道:
    “草民该死,一时没认出陈知县来,以为是两个歹人进了我家,草民早已忘了兵甲之事,以身伺农耕,心中惶恐,这才逃跑。”
    马恩泽这句话的重点在“以身伺农耕”,这是在和陈昭打感情牌。
    陈知县现在还在这里审问他,不就是因为他没传递出消息,让陈知县抓住把柄嘛!
    既然如此,他马恩泽还是老实听话的“顺民”,现在的马恩泽也不作他想,只要从陈昭手上保住一条小命就行了。
    但很可惜,陈昭一只是个“不念旧情”的人,但马恩泽的回答还算巧妙。
    再问道:““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书法不隐。所以慎言行,示劝戒也。此话何解?”
    这是《册府元龟》,国史部总叙里的一段话,意思是说:
    古代拥有最高权力的君王,他们都有专门的史官来记录历史。
    史官的职责是记录君王的一言一行,不得为君王隐瞒,好的言行可以指导后代子孙,不好的言行可以警醒后世子孙。
    史官在记录史实时,要保持公正客观、不隐瞒真相、不歪曲事实。
    因为有这样的史官记录言行,因此君王也要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后世子孙提供借鉴和警示。
    马思泽懵了,陈昭这是什么意思?
    这点内容他的确读过,也有颇多感悟,陈知县亦是博学之人,说起来,马恩泽还挺愿意和陈昭谈论经史典籍的,但是!
    现在的氛围是不是有一点不好?
    哪有人这么坐而论道的!
    但仔细看看陈昭手上的那本《册府元龟》,不就是自己那本吗?
    摸不准陈昭的心思,马恩泽想了想,还是决定将自己原本的感悟说出,不敢隐瞒:
    “史官记录帝王之行为,以做后世之用,期望后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人之智,后人之用,代代相传,即为祖宗之法,形成秩序,后人从之,可江山永固!”
    好答!
    北宋承接五代乱世,一点一点地把前朝踩了个稀碎的道德礼法给捡了起来,其中的艰辛,不可想象。
    为避免步五代后尘,成为第六代,北宋王朝的士大夫们最为强调的就是“祖宗之法”,“因循守旧”。
    因此,在北宋,想要变法的阻力就会非常的大。
    在充满朝气的朝中新贵眼中,大宋积病重重,正是需变法图强的时候!
    但“变法”对他们来说以为着“富强”,但对另外一批人来说,“变法”就意味着要“改变秩序”,甚至是“破坏秩序”。
    他们的观点不错,变法不破坏秩序,不将躺在原有秩序上吸血的毒瘤们剐了,皇帝的仁德如何播撒到平民百姓身上?
    但是破坏秩序容易,但建立新秩序可不容易!
    支持变法的都是些年轻人,经验和阅历都不够,年轻气盛的,一旦玩砸了怎么办?
    “变法”的好处,他们没看到,但“秩序崩坏”的坏处,他们可都“记忆犹新”。
    史书上可都用血做的文字写着呢!
    “重秩序”和“变法图强”两种思想一直在北宋政治里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惜不能友好相处。
    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
    王安石有眼光有想法,能制定很多利国利民的法令,司马光虽然没有王安石的眼光,但他懂历史,懂人心,观察细致。
    王安石的每一条法令一出来,他基本就能看出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而且两人的私德也没话说,都是君子。
    如果两人性格没那么拗,各退一步,不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压服对方的话,王安石制定法令,司马光查缺补漏,那他俩绝对是最好的搭档。
    但历史总是遗憾的。
    司马光希望人们因循守旧,尊重前人的智慧,毕竟无数次的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最猛的就是前三代左右的君主,到了后面,就是一个比一个拉胯,偶尔有几个高光,也会很快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
    马恩泽也是这个想法,听起来不错,但是忽略了客观发展规律。
    开国君主们能有大作为,个人能力强,是一方面,当时国朝初立,朝中能和皇帝扳手腕的利益集体还没诞生,这也·是一方面。
    全依赖祖宗的智慧也是不行的。
    但马恩泽一介密谍,后又当山贼,再当了三个多月的农民,能有此见识已可称“上等”了。
    “善!”陈昭接着问道:“夫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大禹之训也,此话何解?”
    陈昭你还问上瘾了是吧?
    但是,掌权者还是能享有诸多特权的,见陈昭没有动怒,马恩泽就接着原来的思路回答道:
    “......”
    ......
    此后小半个时辰内,一大宋县官和一辽国密谍在牢中谈论经史典故,两者说得都还挺有道理的!
    马恩泽摸不清陈昭是个什么心思,但这么久的交流,他也渐渐放下了对陈昭的戒心。
    陈知县待他还算礼遇,两者的身份仿佛不是官员和囚犯,而是坐而论道之人。
    有些不懂的地方,听了陈知县的解释后,就如武者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一窍通,窍窍通。
    陈昭问完最后一个问题,他刚好读到这里,牢中唯一的一盏油灯也早已燃尽,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人的思想交流。
    陈昭漫不经心地问道:“耶律源澄,你刚刚说的是什么?”
    “陈知县,你说笑了,我叫耶律润...”马恩泽这才发现自己被陈昭套出了话,急忙捂住自己的嘴巴。
    陈昭呵呵一笑:“马恩泽,不,应该叫你耶律润什么,你还是自己暴露出来了啊。”
    “也不用捂嘴了,知道一个‘润’字,本官就有办法弄出你真正的名字,你们辽国能派密谍进来,难道我大宋在辽国密谍司就没有内人吗?”
    陈昭这话说得很是明了了,要马恩泽的名字干什么?
    当然是打击报复了啦!
    往大宋派密谍,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马恩泽一个人上路太孤单了,善良的陈知县决定送他们一家人团聚。
    至于辽国密谍司里的“内人”,陈昭是胡口诌的,和他交易的不是密谍司之人。
    但听到马恩泽耳朵里可不是这么回事了!
    大宋在辽国情报机构里面有内鬼这可是秘辛中的秘辛,而陈昭就这么说了出来...也不怕他说出去吗?
    喔,对了,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这么黑的地方,他是怎么看得清的?”
    马恩泽后知后觉地在心里暗骂道。
    面上却是不显,老老实实地答道:“回陈知县,草民叫耶律润泽。”
    这是心理防线被陈昭攻破了,接下来无论陈昭问什么,他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求自己会被陈昭放过,只希望能稍立点功劳,让陈昭放过他的家人。
    “还算看得清形势。”陈昭想道。
    那长达小半个时辰的问道,可不仅仅是让耶律润泽放松警惕,也是在考究他的能力如何。
    没让陈昭失望,也没嚷嚷着要为大辽尽忠,那就有了策反的可能。
    现在雁门县缺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但得先把“投名状”交了才行。
    陈昭问道:“你的上线是谁?”
    耶律润泽不敢隐瞒,但他确实不知道:“我们都是单方面联系的,上面会用各自手段发来任务,我们需要伺机行动,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将消息传递出去,会有人来接应我们的。”
    “陈知县,我没有说谎!”
    耶律润泽有没有说谎,陈昭一看便之,出言安慰道:
    “放心,你说的话,我一定是会相信的。”
    “毕竟读《册府元龟》的都是好人。”
    这话听了,耶律润泽还有些感动,心中也稍安定了些,陈知县也读《册府元龟》啊,他也是好人。
    只要自己不起不该有的心思,陈知县说不定...还会放了自己?
    陈昭继续问道:“那你这次到雁门县来的目的是什么?”
    耶律润泽有些茫然,也有些不好意思,陈昭问了他两个问题了,都还是最基础的,他竟然一个都不知道:
    “草民...不知道。”
    “不知道?”
    “草民听从指引,拜到猛虎寨下当了一个山贼。”
    “然后呢?”
    “然后猛虎寨就被陈知县您带人剿了,草民才做了一个顺民。”
    陈昭琢磨出了些味道来,他想到一种可能:
    不是辽人没在雁门县安插密谍,而是这些密谍都刚好被自己砍死了!
    毕竟...陈昭的标准是“有没有杀过人”,但密谍没见过血的,那不是少之又少?
    陈昭看向耶律润泽,这么想来,这家伙在密谍里还是个异类喽?
    或许他的上级就是那个猛虎寨的寨主,正好被他剁了...
    黑暗之中,耶律润泽虽然看不清陈昭的脸,但他觉得有些不对劲,自己的表现太差了!
    陈知县该不会想杀人灭口吧?
    也是影帝附体,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陈知县!我上有八十老母要赡养,下有一岁幼儿嗷嗷待哺,我平日也积德行善,路边见了乞丐也会施舍馒头,你就放我一马吧!”
    话术好熟悉,也好夸张,但陈昭不吃这一套:
    “放你一马?”
    “这次本官能放你一马,但只要你还在辽国密谍司做事,我们就一定会碰面,到那时,你难道还叫本官放你一马吗?”
    “可以是可以,但你要记住,本官是雁门县知县,不是放马的!”
    这是谈崩了?
    耶律润泽心如死灰。
    陈昭问道:“你可曾传递了什么消息给辽国?”‘
    “我就是个废物...”耶律润泽心中被恐惧填满,已无力想些好听的话术去乞求陈昭的宽心,实话实说道:
    “我一直本分种地,未有逾越之举。”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1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