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 大宋举重冠军 > 第181章 内鬼

第181章 内鬼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外人都走完了,耶律元赓不顾形象地瘫坐在高位上,闭眼享受。
    仿佛他已经掌控了边境的权力。
    虽然现在没有,但耶律元赓那一刻的到来不会花多少时间。
    不得不说,陈昭是一个及其难缠的对手,个人武力高强,还懂得管理、赚钱。
    人还不古板呆滞,懂得讨圣上欢心,连离间计都没法用。
    而且当初陈昭的“天书降世”弄得沸沸扬扬,甚至传到了辽人的耳朵里面。
    当初耶律元赓还觉得这和当初宋国皇帝做出来的“祥瑞”是一个路子,还打算看宋国的笑话呢!
    没想到还真叫陈昭把皇子给弄了出来。
    以大宋皇帝的身体...
    赵受益很大可能是大宋皇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大宋的太子,未来的皇帝!
    这样的陈昭深受两位皇帝信任。
    这不轻松平步青云?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的陈昭,是赵恒手上的一把好刀,但这把刀到了边境,未尝不能为他所用。
    叫耶律元赓看来,萧赫和韩均都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废物。
    大争之世,可容不得他们做此妇人姿态!
    五个骑兵进宋地,是不是派他们去送死,耶律元赓能不知道吗?
    叫他们活着进去,还要带着人出来,除非大宋边军全都死绝了!
    耶律元赓要的就是借着陈昭的手,用那五个辽军的命,换一个向萧赫发难的机会!
    不出他所料,像萧赫这样自视清高的人果然不愿再和他“合作”下去,密谍司不会再向他提供情报。
    在边境做事的人,没了情报,就像是人没了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摸不着。
    萧赫认为他做事太过激进,必有祸端,干脆直接跳船,不陪耶律元赓玩了。
    或许他想着,没了密谍司的帮助,耶律元赓的“白日梦”就无法实现,他在泥潭中苦苦挣扎一番后,自然会放弃,然后宋辽双方回到当初那种“各自安好”的状态。
    低烈度的竞争不会伤了彼此的体面。
    耶律元赓利用的就这这种心理。
    上面所说的都是失败后的情况,但万一他成功了呢?
    蜂窝煤归于辽国、萧赫不作为,被踢出权力系统,他耶律元赓成为边境最有权势的人物,朝廷每年能省下几十万贯钱用作军费。
    至于和大宋撕破脸皮,他们万一断供“岁币”怎么办?
    讲什么笑话呢!
    要不了两三年,大辽天兵南下,整个宋国都将在大辽铁骑的马蹄下臣服,还在乎你那点岁币?
    梦想很美好,但某个姓陈的也不是吃素的。
    那就得看他提前安排的“探子”发挥得怎么样了,这也是他敢于和萧赫翻脸的底气。
    大辽皇帝觊觎南方的大片膏腴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当初太宗打入开封,但当时的契丹没用足够的治国经验。
    残暴的统治之下,很快就激起民愤,将他们赶了回去。
    他的母后,承天萧太后死后,辽国的“神器”,在名义上才回到耶律隆绪手中,虽然他已掌握许久。
    承天萧太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耶律隆绪想从她的阴影中走出来,哪怕是对耶律隆绪这样的雄主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
    所以耶律隆绪选择...
    追随祖辈的足迹,以鲜血来告诉世人,他比母亲更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
    野心包藏在仁心之中,这些年来,他数次与他的“好哥哥”传递国书,并多次强调自己“固守盟约”。
    果然赵恒他昏了头,开始玩“天书封禅”这种小把戏,还特邀辽国使臣,就是想借着泰山之名,暗搓搓地告诉他谁才是真正的天子。
    而耶律隆绪的回答是:
    天子?兵强马壮者得之!
    能赢吗?
    会赢的!
    ......
    “大辽的天下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萧赫坐在一旁,哀声叹气。
    他的面前摆着一杯清茶,身处榷场之中,就这一点方便,想买什么都便宜得很。
    当然这是相对于辽国境内的物价来说的。
    “是啊,兵锋一起,生意都没得做的。”韩均在一旁陪着叹气。
    两人都有些怀念承天萧太后还活着的时候了。
    自五代十国以来,战乱不休,在众国的“吃鸡大逃杀”中,不免要用到边境一些不识字,但很能打的番人。
    间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之别渐渐取代了民族之见。
    辽国的汉人,对南方的汉地可没什么精神上的眷念。
    大辽能开疆扩土、立万世之基业,两人都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
    萧家是后族、韩家是辽国内顶级的汉人世家,与国同休的那种,大辽强大,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这种隐藏在和平之下的暗波隐隐让两位高干子弟觉得不安。
    人心太浮躁了!
    南边的邻居雍熙北伐(986年)时,兴兵二十万,发三路大军,接连取得战果。
    当时的辽国,人心惶惶,都认为辽国命不久矣,甚至有人私下里偷偷练习汉话,打算“喜迎王师”了。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那段黑暗的岁月,来自南方的乌云笼罩在他们头上,压得每个辽人都喘不过气来。
    天不亡大辽!
    在承天萧太后的冷静指挥下,辽军大破宋军,在宋辽双方的争斗中取得了优势地位。
    这也是他们这些“老人”信服萧太后,不愿改变她的政策的主要原因。
    优势归优势,但大宋真还亡不了!
    澶州之战时,辽军看似气势汹汹,差一点就能打进开封,恢复祖辈荣光。
    但当事人都知道,这一日的路程,辽国几十年内都跨越不了天堑!
    澶州城内可有足足十万宋军精锐!
    而且他们还有大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前线提供物资。
    辽军深入敌国腹地,后勤困难,只能劫掠郊外百姓,但郊外百姓或死、或躲进大城,宁可把粮食烧了都不愿给辽军。
    背后还有王超那不知意图的十万定州军精锐在那等候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捅他们腰子。
    哪有什么风光!
    看得清楚的人都知道辽国是在走钢丝,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虽然辽军中多是骑兵,能带着萧太后和皇帝跑回去。
    但南下,再也不用想了。
    当时的耶律隆绪可不是什么小孩,已有三十二岁,应该对时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此时和大宋起摩擦可不是一个好选择...
    “耶律元赓此人急功近利,会不会是他想借机行事,曲解陛下圣意?”萧赫问道。
    这可不是他凭空猜想,自上次大辽勇士一行在开封受挫之后,皇帝陛下就再没给他们这些边境密谍下过任何指示,只叫他们维持现状。
    但不知为何,边境总有辽兵秘密出动,潜入宋境。
    接着就是陈昭到来,耶律元赓紧随其后。
    现在围绕着“边境炼焦厂”又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锋。
    这和国策明显不符啊!
    他们有理由怀疑这是耶律元赓为一己之私想挑动宋辽两国之间的战争。
    “言之有理...这么一想,许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他简直是在胡闹!
    “你我修书一封,交与陛下裁断,不能让这小人蒙蔽了圣听!”
    “好!”
    ......
    在处理完政务之后,耶律元赓的副手,他最信任的人物耶律允敬回到了他的府邸。
    已有一人在那儿早早地等候。
    “将军,您回来了!”
    讲话之人正是那给陈昭传递消息的辽国商人。
    而消息...自然是从耶律允敬手上传递出来的啦!
    “你来了,事办得怎么样?”耶律允敬将那商人引入内堂,屏退左右问道。
    商人从怀里掏出陈昭所写文书交给耶律允敬,恭敬地说道:“陈知县很大方,这是五千秤蜂窝煤的文书。”
    耶律允敬接过,拿着有点小心翼翼的,价值数千贯的纸,他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呢。
    打开后,就再也挪不动眼睛。
    耶律允敬好读儒书,对书法也有一定的了解,自己平常在家也常临摹先人之作。
    此时,见了陈昭的书法,他的一颗心就完全被那一笔一捺中所包涵的情感所淹没。
    手指不由自主地贴上了纸张,在上面缓缓划过,仿佛能透过文字,和远在百里之外的陈昭对话。
    写得好啊!
    “陈宫使真乃神人也!”品味良久,耶律允敬才发出这样一句感叹。
    是啊,真乃神人。
    像陈昭这样的上官,到哪里去找?
    当初,他还在开封时,对手下工人就关怀备至,深刻贯穿了宋代重视文风的优良传统。
    再然后到了雁门县,组建剿匪队,每战更是亲至阵前,将他麾下士卒牢牢护在身后。
    给钱痛快、爱民如子、个人武力高强、不让下属背锅......
    谁不喜欢这样的上司?
    尤其是耶律允敬,因为他的上司耶律元赓可不是什么好人。
    他作为耶律元赓的副手,内幕知道的远比他人要多。
    萧赫他们确实猜得没错,陛下虽然同意了耶律元赓他夺取蜂窝煤的计划,但可没让他对着宋人骑脸输出。
    而是叫他多多暗自寻找机会、埋藏暗谍,争取一次即中,若不中,就当远离,免得和宋朝交恶。
    但耶律元赓的操作是用手下人的性命作为代价换取一个向萧赫等人发难的机会。
    那五个骑兵的性命,他不在乎。
    但耶律允敬...他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自己的性命!
    耶律允敬是个聪明人,从上司毫不犹豫地派骑兵去送死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可以将手下人的性命作为赌注全部扔出去。
    南边的陈昭,家财十几万贯、也曾在朝堂上拨弄风云,胃口不小。
    耶律元赓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只能不断加码,加码,再加码!
    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他这个副手的性命去当赌注了。
    耶律元赓那蠢货还真以为自己是天下英杰,礼贤下士。
    对他的手下人表面上的优待从没少了半分,实际上,多的俸禄一毛都没落到他们的手上。
    不自己贴钱就算好事了。
    既然如此,耶律允敬也只好自己想办法赚点外快。
    刚好陈昭派人到榷场来大规模撒币,在他无与伦比的金钱攻势下,耶律允敬很快就沦陷了。
    既然上司对他只有表面上的优待,那他这个下属对上司也只有表面上的忠诚!
    “也只有陈宫使这等人物才能有如此气魄了。”耶律允敬连连赞道。
    两相对比之下,耶律允敬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衣食父母”更多了几分仰慕之情。
    “这纸能换五千秤蜂窝煤?”耶律允敬问道。
    “是,陈知县真君子也,他曾派手下带我们的人去仓库看过,里面堆积的满满都是品色上乘的蜂窝煤,道路宽阔,极利于运输。”
    利于运输好啊!
    这说明可以迅速将赃物转移,路上的时间越短,暴露的风险就越小。
    “陈知县还说过,将军您想要时,只需派人去告诉他一句即可,然后就能将马车开进宋境。”
    让辽人在宋地如入无人之境,这和复现澶州之战时,辽军随便南下有什么区别?
    耻辱啊!
    但等等,想到是陈昭是要借此将辽人放进来宰,那就没事了。
    这叫诱敌深入!
    “陈宫使短短数月,在边境竟能有如此威能?真英杰也!”
    手上轻飘飘的文书,握着却是沉甸甸的感觉。
    这种金钱的腐朽味儿熏得“清贫”惯了的耶律允敬差点喘不过去,对陈昭推崇倍至。
    现在陈昭要是能闪现到他面前,给他一巴掌,耶律允敬都得夸陈昭打得有劲。
    “我们原来得的五千秤蜂窝煤处理干净了没有?”
    辽国商人答道:“回将军,五千秤蜂窝煤不是什么小数目,陈知县在榷场一日所售的就是这么多。”
    “一次性抛售的话,来钱快,但是很容易让人发现不对劲,从而怀疑到将军您。”
    “于是我化整为零,将其分成小份到多个地方出售,再有三日,应该能全部售完。”
    拖得久一点,卖得地方多一点,他也才好在其中分一杯羹。
    耶律允敬不急,正好他也可以和文书多呆一会儿。
    商人最是狡黠,他也猜出眼前之人想要干什么,但他不是耶律元赓,让他赚点也无妨!
    “本官不知钱财,就全托付于你了!”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1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