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 大宋举重冠军 > 第173章 南袭!

第173章 南袭!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人一定会走上坡路,但不会一直走上坡路。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
    陈昭今儿是遇到挫折了。
    “谁干的?”陈昭阴沉着脸问道。
    他今儿才处理完事务,回到府上和丁娘子调笑两句,逗得她笑语盈盈。
    王浩就跑过来告诉他:
    炼焦厂出事了!
    陈昭还想着是什么事呢,匆匆忙忙的赶过来:
    只见地上躺着两具尸体,他们是炼焦厂新召的护卫,都是背部被利器划出一道口子,失血过多而死。
    死状极惨,鲜血流了一地,刀口极深,可以见到脊椎骨。
    炼焦厂工人,还有被骚动吸引过来的原剿匪队,现衙门捕快,唧唧咋咋地为陈昭补充着“知见”。
    骑着马、头顶没有头发,只在脑袋边上将头发梳成两个小辫、身穿紧袖窄袍,外加义镧,腰有朿带,脚穿长靴。
    “陈知县,他们是辽人!”王浩补充道。
    “我知道了。”
    当陈昭听到秃顶时,他就知道是辽人了。
    当初开封第一次见到耶律粘衮时,他那光得站不住鸟的头顶可给陈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向众人询问了当时的具体情况,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为陈昭复现当时景象:
    炼焦厂的工人们跟往常一样进行着生产,在陈昭的恩威并施之下,大家都很卖力地干活。
    新招来的护卫也像往常一样,在基本上不可能发生恶性事件的炼焦厂外面上巡着逻。
    心里期待着下一次押送蜂窝煤去榷场的任务,去一趟一共就四五天的时间,却有三百文的报酬!
    光在炼焦厂巡逻的工钱,就只能保住自己温饱!
    虽然如此,护卫们眼睛也没有放松,炼焦厂是雁门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千万不可疏忽!
    这是屁话,光是如此,护卫们也不会这么认真。
    主要是发现异常,且被证实者,功劳视为按抓住一山贼。
    这不把眼睛瞪大了,往死里看?
    这一看还正叫他们看出了点问题:
    “那儿跑过来的小黑点是什么?”
    在近些,“小黑点”分化成一人一马,那反光的头顶唤起了雁门县人心底的恐惧!
    辽人来了!
    动作迅速,敲响了铜锣,然后...
    转身就走!
    陈知县一天才给几个钱啊,敲响铜锣已经算对得起他了。
    自己的小命要紧。
    在训练厂内,就有衙门捕快留守,听到了铜锣响,陈知县教的东西,往日的骁勇,还没风花雪月腐蚀。
    反身上马、披甲上阵,朝着炼焦厂的方向赶去。
    来的只有两个辽人,见雁门县这边反应迅速,去炼焦厂溜达一圈的想法只能作罢。
    但来都来了,总得带走点什么...
    那就取走这两个敲响铜锣的人的性命吧!
    人怎么跑都跑得没马快,于是乎...
    “咔咔”两刀,两个护卫便没了性命。
    剿匪队的马都是驽马,跑得没辽人的战马快,又怕辽人会杀个回马枪。
    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追击。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来者不善啊!
    陈昭越听脸色越低沉,最近这三个月辽人异常的老实,他每日和三大家族斗智斗勇,都快忘了当初赵恒派他过来是想要干什么。
    想起来了,现在全都想起来了!
    “韩员外在吗?”陈昭大声问道。
    “陈宫使,小人在这里!”韩宜举着手,从人群中挤出来,大声喊道。
    TM的晦气啊!
    韩宜不远万里地从开封跑到雁门县来,放弃了自己优渥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为了支援大宋的边境建设、为雁门县添砖加瓦的吗?
    屁!
    他是来赚钱的、是想要跟在大宋财神陈昭的身后赚沉甸甸的铜钱的!
    怎么才来半个多月,这里就发生命案了?
    陈昭不是说雁门县的治安好得很吗?
    那辽人是怎么出现在这里,还杀了两个人的?
    陈昭现在也是一肚子的气,河东路边军都是干什么吃的?
    那么大两个人还能放得进来?
    但事后算账是事后的事,现在要紧事是得为两个护卫处理好“身后事”。
    “韩员外,这两人是为了守护炼焦厂死的,你得负责。”
    “是。”但韩宜心里却泛起了嘀咕,钱还没在雁门县赚到多少呢,自己又要贴一笔进去,这次是两人,下一次天知道有多少人!
    而且...鬼知道他还有几次啊!
    “标准...就像剿匪队队员阵亡标准看齐吧。”
    剿匪队阵亡标准?
    你咋不叫我干脆把炼焦厂卖给他算了!
    若有阵亡者,抚恤三十贯,祖父母、父母、妻无子孙依倚者,人日给米二升,以终其身,赏田二十亩,无税!
    二十亩不用交税的田,韩宜没有,但他可以从陈昭手上买啊!
    这一下就近一百贯钱出去了...
    韩宜他想挣扎一下:“陈知县,他两人背部...”
    他两人是因背部受伤而死的,大伙也都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他们两人是逃兵!
    抚恤咱该给还是要给,但是不是要打个折扣?
    两逃兵怎么能和我们英勇不畏死的剿匪队队员相提并论呢?
    每人赔个十贯八贯的得了。
    “就按本官说的来,你听明白了吗?”陈昭呵斥道。
    韩宜一张口,陈昭就知道接下来他的嘴里要放出什么屁。
    果然这群黑心的商人为了节约成本,什么恶心事都做得出来。
    两人是跑了没错,但他们又不是兵,就是个“保安”。
    叫他们去和辽人拼命?
    得了吧!
    当初剿匪队的那批人,陈昭是手把手带着,带了一个多月,才把他们勉强培养成一个个“战士”。
    至于炼焦厂的护卫?
    纯粹是陈昭强求韩宜在雁门县多招几个人,运送货物的时候充当一下门面、见着危险了报告一声。
    而且他们不是敲响了铜锣,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吗?
    要不是他们是炼焦厂的人,钱必须由炼焦厂出,不然衙门就出了!
    区区百贯而已。
    再说了,炼焦厂他陈昭可是有股份在里面的,他一个大股东都不急,韩宜急什么?
    “是!”
    见陈昭不愿,韩宜也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辽人怎么打到雁门县来了!”
    为了缓和一下气氛,韩宜将矛头对准了辽人,这叫转移内外矛盾!
    陈昭沉着脸色,看向炼焦厂。
    在这儿附近刷新的辽军...可不是为了他们卖出的蜂窝煤而来的吗?
    失策了啊!
    自从向辽国那边卖出第一秤蜂窝煤以后,订单就纷至沓来。
    蜂窝煤只要拉到榷场,都不需要叫卖,就有早已在那蹲守的辽国商人,或牵着牛羊交换,或带着大笔金银买卖。
    因为陈昭不愿加价,他们还要和同行干上几架,才能获得购买蜂窝煤的资格。
    单从作为普通燃料,且只比木炭低上十文一秤,那些商人就算全抢了,也卖不出价钱。
    卖得绝不能比木炭高,而且运费也不少。
    就现在雁门县的这点产量,根本不能靠着体量优势把运费压低。
    一秤能有个三四文的利润就顶了天了!
    理论是这样的,但实际上,蜂窝煤比木炭好用,在辽国这也是个从未出现的新鲜玩意。
    陈昭扩大产能,主要是供应河东路诸镇,卖到辽国的玩意,是为了赚钱,每天运过去的量都是固定的。
    大辽的地主很多,他们手下有数不清的牛羊还有奴隶,他们愿意为了“新奇”二字付出大价钱。
    想想,就那么一点蜂窝煤,我能烧,你不能烧,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转手就能轻松卖到一百四五文一秤。
    越往北走越贵,甚至有可能比乌金卖得都贵。
    就这样,边境频繁的贸易往来,吸引了辽国高层的注意。
    当然,不是因为铜钱外流,这点数额,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而且陈昭那边以物易物更多。
    让他上心的事是蜂窝煤!
    当初四十八文一秤的蜂窝煤横空出世,在惊艳了大宋君臣的同时,也好好的给辽人秀了一波。
    这种售价比母炭成本还要低上一半的东西,辽人一知道,就派人去查。
    知晓了是煤炭做的,这让辽人大喜过望。
    虽然不像河东路一样储煤丰富,但辽地这种黑色玩意也不少见,要是能弄到蜂窝煤的制作方法...
    活民无数啊!
    省下来的钱粮可以发展民生,打造军备,然后大军南下,马踏开封...
    辽人曾派密探和车济接触,开出了丰厚的价格,并以挽救亿万生灵的大义要挟。
    车济一介商人,万物皆可作价,毫不犹豫地心动了。
    辽人还承诺事成之后,带他去燕京生活,绝不会让宋人伤他分毫。
    但问题是...他压根都不懂技术,只负责给钱!
    便找到陈昭商量,而陈昭...
    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把蜂窝煤的技术卖给辽人?
    你咋不叫我把自己卖给辽人!
    这和叛国有什么区别?
    虽然说冬天辽国的百姓没有燃料取暖,难道大宋的百姓就有了吗?
    自己国内都管不过来,陈昭还有心思管别国?
    能以稍低于木炭价格卖他们蜂窝煤,他们就偷着乐去吧!
    等到什么时候辽地变成了宋地,或者大宋有机会“一天下”,陈昭才会去考虑辽国百姓的死活。
    人,是有国界的!
    那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了。
    辽国原本想直接对陈昭下手的,但密谍才到大宋,陈昭就差点剁了大辽的第一勇士耶律粘衮,这怎么打?
    只能无奈放弃,转而看能不能在炼焦厂里找到什么机会。
    但陈昭的保护费也不是白交的!
    开封,天子脚下,皇城司的大本营,各种能人异士也不少,没让辽人密谍找到机会。
    但现在陈昭把炼焦厂主动搬到边境来了,辽人的心思也就活络起来了,这不得狠狠干他一笔?
    于是乎就有了今日的试探,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陈宫使,您的意思是...辽人是为了炼焦厂而来的?”韩宜惊呼道。
    若是普通劫掠的话,最差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每天交上一笔保护费,但要是带着目的而来...那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这群北边的蛮子也敢染指炼焦厂?!
    这时候,韩宜充分发挥商人的主观能动性,你想要钱,可以,但你让我赚不到钱,那不行!
    辽人要是拿上金银珠宝,好生和韩宜交谈,他说不定会到陈昭面前美言句话,促成这一桩生意。
    但强抢,不行!
    “陈宫使,辽人跋扈,我们得让他付出代价!”韩宜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都没考虑将炼焦厂迁到河东路其他地方的打算。
    商场如战场,韩宜也是厮杀出来的人物,他知道妥协不一定能带来和平,但一定会带来失败。
    辽人能跑进宋地,在雁门县和在太原府有什么区别?
    雁门县好歹还有一个陈昭在这里,有能力,足够上心。
    换了其他地方...
    就这么冒然过去,说不定辽人还没来,就要被自己人先敲一顿竹杠。
    大宋的官僚...韩宜再懂不过了,对他们抱有充分的“信任”。
    王浩他们也是义愤填膺:“陈知县,得让辽人付出代价!”
    什么经济效应啊、工业反哺农业啊,他们不懂,但自从炼焦厂来后,雁门县百姓脸上带着的笑容比平日里更加多了。
    而这就是原剿匪队队员要守护的东西。
    队员们也没忘记往日的血勇,虽然辽军精锐和山贼那种货色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但有陈知县在,他们何惧之有?
    炼焦厂的工人们没有说话,但他们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陈昭,他们也想要让辽人付出代价!
    进了炼焦厂后,他们吃嘛嘛香,睡嘛嘛棒,有了底气,晚上在娘子的身上使的劲都更足了!
    但现在你告诉他们这一切只能享受半个月?
    吃到嘴里的肉,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吐出去的。
    陈昭被民意裹挟,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正如他意!
    他想起赵恒叫他到雁门县来是要干什么的了!
    正好新仇旧怨一并算了!
    “那就让辽人付出代价!”
    “叫他们知道,大宋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解决。
    陈昭带人走进炼焦厂坐下,静静等候着“贵客”的登临。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