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 大宋举重冠军 > 第172章 问诊

第172章 问诊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雁门县城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是人头攒动,街道两旁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名为“花满楼”的青楼上传来的阵阵莺声燕语更叫人浮想联翩。
    这座古老的城池,看着两旁的建筑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好好吸食一番人间烟火气,切身体会了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好一番繁华景象!
    陈昭他干得好啊!
    顺着主干道再走进些,,就是雁门县最大的药房——康济堂了。
    门口贴着的对联,上面写着“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在想到前世大药房的买药送鸡蛋,呵!真是讽刺。
    一阵风吹过,康济堂门外挂的葫芦随风而动。
    这叫“悬壶济世”。
    源于汉代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竟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呆了,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奇花异草,宛若仙境,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它便可以飞行。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虽只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郎中们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陈昭自从有了钱以后,每日做的事就是四处撒币,教育分一点、医疗分一点。
    对于严家的家财来说,是九牛一毛,但落在压根一毛钱都没有的雁门县公共基础资源建设上,那就是一座大山了。
    雁门县的百姓可以暂时不读书,但他们绝对要看病。
    陈昭在这上面砸的钱也是最多的。
    虽不是每个人都能免费看病拿药,但是免费问诊还是能做到的。
    为了促进雁门县医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陈昭采用了“以老带新”的策略。
    让新学成出来的郎中在堂中给人看病,而经验丰富的老郎中就在一旁观察着,不让其出乱子。
    非常好的决定!
    原山中采药女丁芷就是第一批“实习生”。
    当然,这都是因为她常年采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药理知识,而且识字,学起东西来飞快,和陈昭大笔大笔砸钱没有半毛钱关系。
    雁门县的郎中都是清正廉洁的人!
    今日轮到丁芷出诊,脸上带着面纱,身旁坐着一个枯瘦精干的老者,他是雁门县医道扛把子——孙神医!
    孙神医不是雁门县中人。
    只因六年前,辽人派兵劫掠边境,留下的尸体和粪便丢至水源处,引发了瘟疫,死了不少人。
    正是这个精瘦的老人不顾自身安危,深入疫情一线,准确找出传染源,平息瘟疫,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随后也就留在这小小的县城。
    老人却是有一副菩萨心肠,给人看病,只收个药材钱,若是碰到了真正穷苦之人,连药材钱都不取分毫!
    在雁门县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连“康济堂”都是严家等富户为求一个好名声凑钱为他建成的。
    他老人家也是看在丁芷这女娃子有灵性、有善心的份上才收下她的,绝不是为了陈昭那一千贯善钱!
    “大夫,我孩子这是怎么了?”一年轻男子紧张地问道。
    “脉象平稳有力,按理来说这孩子应该很健康,但长睡不醒,又是阳气虚弱,心阳不振的表现。”
    “这种症状竟会出现在一个婴儿身上,我也是身平第一次所见,真是奇怪啊。”丁芷说完便翻出一本破旧的古书细细翻阅。
    她今天才出来给人看病呢!
    以前都是村子里的人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小毛病,她就是照着草药的功效给他们推荐,效果很好呢,药到病除!
    而到了康济堂后,跟着孙神医学习了许多的药理知识,掌握得很快,她又觉得自己行了!
    今天一上“战场”,就毛病一大堆,这群人怎么都不按照医书上的案例生病啊?!
    还好有孙神医在旁边给她擦屁股。
    不然今天的乐子可就大了,康济堂的招牌也砸了。
    那年轻男子听了丁芷的话,心里一下凉了半截,眼睛时不时地瞥向古书那边,治疗他孩子的唯一的唯一希望可能就寄托在那里了。
    这是他和娘子的第一个孩子,虽然刚刚见到他时,对这个“大黑耗子”充满了嫌弃,但那股血缘深处奇妙的联系,还是让他在看到孩子的第一眼就满是欢喜。
    一次抱住孩子时,他只觉得一股微弱的电流传遍全身,令他不由自主地绽放出了笑容。
    天不遂人愿,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才欢喜了几天,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改出生时小黑耗子的形象,变得白白嫩嫩的。
    柔软的身躯里不知道蕴含着什么样的魔力,能让每一个看到他的人都忍不住去亲近他。
    但不对劲,十分不对劲!
    这孩子不像其他婴儿一般哭闹,他总是“沉稳”地睡着。
    但渐渐地,小夫妻两人觉得有点不对经了,他们发现陈昭太安静了,他根本不会哭!
    年轻男子这就奇了怪了,他见邻居家七八个月大的小娃娃还时不时地睁开笑,笑得可甜了!
    怎么他家的孩子一天到晚吃完奶就睡?
    无论他们用什么方法去逗孩子,都得不到多少回应,最多哼唧两声。
    “当家的,孩子怕不是得了什么病吧?”孟娇眉头紧锁,一脸担忧地对着荆注问道。
    “胡说什么,孩子好着呢。”荆注也有些担忧,但在妻子面前他不能露怯。
    “明天带昭儿去寻个郎中看看?”
    康济堂免费问诊,孙神医会全程坐镇。
    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雁门县。
    孙神医的名号,夫妻两人是知道的,有一股天然的信任在里面。
    本来他们是想先去问问邻居的...
    但孙神医应该更加可靠。
    “好。”
    荆注说完,便走了出去,坐在门槛上,低着头,漫天的月光仿佛都压在他的身上。
    孩子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第二天清晨,大地刚刚苏醒,一丝晨光打破了夜的宁静。小夫妻二人就已经带着孩子坐上牛车赶往县城里去寻孙神医了。
    但路途遥远,再加上排队的人很多,他们赶到康济堂时,前面已经排起一条长龙了。
    但来都来了,夫妻二人还是硬着头皮排在末尾,但仿佛是上天眷顾,刚好最后丁芷看的最后一人就是他们!
    没想到最后却迎来了这样一个结局...
    一刻钟过后,丁芷将书合上,对荆注夫妻二人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此病古书上也从未有过记载,我也无能为力。”
    荆注听完,心中仅剩的那一丝幻想也随之破灭,虽然他已经做好最坏结局的打算,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他还是发现自己还是接受不了。
    连郎中都看不出来的病...这不是绝症吗?
    啊....啊!
    荆注尝试站起身来,但双腿发软,差点倒在地上,还好扶住了桌面。
    “谢...多谢郎中了...”荆注面色苍白,满脸苦涩。
    “等等。”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荆注抬头望去,是孙神医。
    “这个孩子能给我看看吗?”孙神医柔声说道。
    荆注这才想起他们今天是来见孙神医的,而面前这个年轻“郎中”业务还不太熟练。
    是不是...有转机了?
    荆注心中燃起希望,把孩子递给了孙神医。
    此时的孙神医,在夫妻两人眼中状若神祇,整个人都显得仙风道骨起来。
    可一定要没事啊!
    孙神医将孩子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翻开他的眼皮看了看,再为他把把脉,细细感受一些,问道:
    “孩子食欲如何?”
    “很好,我们都每隔一个时辰喂一次!”荆注着急地说道。
    孙神医抚了抚胡子:“那没事了...”
    “你们喂得勤,孩子吃饱了就睡,没什么问题!”
    荆注一时仿佛从谷底回到了云端:“孙神医,这是真的...吗?”
    孙神医把脸一板:“你们莫不是不相信老夫的医术?”
    “没有,没有!”荆注大喜过望,下意识地拿出所有的铜钱往孙神医身上塞。
    “使不得,使不得!”孙神医推辞道。“钱还是哪去给你娘子买点肉,补补身子吧。”
    夫妻二人千恩万谢,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但有人开心,也总有人不开心。
    丁姑娘坐在哪里,面纱遮住了她的愁苦。
    孩子没病,她打心眼地为那夫妻二人高兴,但是...
    一整天,她的诊断不是这儿错了,就是那儿错了。
    简直是胡闹!
    “我是不是...不适合当一个郎中?”
    孙神医比丁芷看得开多了,他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对初学者来说,丁芷的表现还算可以。
    叮嘱道:“多问。”
    中医讲究的就是一个“望闻问切”,丁芷前面的判断不错,脉象平稳有力,孩子本无大碍,只要丁芷再多问几句,就会知道孩子只是单纯的吃饱了睡而已。
    但也不怪她,中医讲究的就是一个经验的积累,第一次问诊,她又怎会知道有些人没病也会来看郎中呢?
    孙神医本想再安慰自己的乖徒儿两句,但余光瞟到一道身影,一把年纪了,也不做那“不知事”之人。
    “老夫去收拾药材了。”
    “嗯。”丁芷心不在焉地回答道,目光未曾离开医书。
    不多时,一条粗壮的手臂摆到了桌子上:
    “郎中,我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你能不能帮我看一下?”
    丁芷正欲拒绝,不是因为看病的时辰到了,而是因为孙神医离开了,她一个人没有把握。
    但...师傅还在康济堂内,大不了自己看完一遍后再叫师父看一遍吧!
    纤纤玉指落在他的脉搏上,闭上眼睛,仔细感受。
    丁娘子的手指纤细,但她不像大家闺秀的手指那么柔弱无骨,常年采药,锋利的毛边在她的手上留下了细密的伤口。
    常常握着捣药杵捣药,手掌处也磨出了茧子。
    但握着却又一种安心。
    “不符不沉、不大不小、节奏均匀、从容和缓,流畅有力......”
    “你很健康...”丁芷抬头,惊呼道:“你怎么来了?”
    来者正是陈昭。
    从城外新建的炼焦厂会回来后,陈昭径直走到康济堂内,连弯都不带拐的。
    一进门刚好看到丁姑娘帮婴儿诊断错误时的窘迫模样,还怪可爱的。
    但可爱又不能当饭吃,业务能力不行虽然没人责备她,但她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陈昭打算过来开导一下她:
    “丁娘子,好久不见啊!”
    若换个地方能见到陈昭,丁芷肯定会欣喜,但现在...
    “陈郎君...你怎么来了?你什么时候来的?”
    陈昭呵呵一笑:“在你说无能为力之前。”
    啊?
    那他岂不是全都看到了?
    丁芷羞红了脸,这可太丢人了!
    陈昭安慰道:“丁娘子,人第一次总会犯错,多习惯几次就好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丁芷还是不开心:
    “陈郎君,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但我现在想一个人静静。”
    陈昭装作一愣:“谁说我在安慰你了?”
    “丁娘子,我的意思是,你多受几次挫折后,就会发现...挫折是受不完的!”
    “你!”丁芷先是一怒,然后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挫折是受不完的...”有你这么安慰人的吗?
    但丁芷的心情确实好了很多。
    有用!
    陈昭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丁娘子,你知道吗?其实我这一路过得也不是一帆风顺...”
    大宋最耀眼的明星陈昭要讲述他以前的故事了。
    丁芷对陈昭的故事很感兴趣,想多了解他一点,摘下面纱,眼巴巴地望着他。
    “想知道?”陈昭笑着问道。
    丁芷点点头。
    “回家去吧,喝着热汤,我跟你慢慢说。”
    想起盈翠山那罐汤的滋味,还有一些莫名的原因,丁芷跟着陈昭走了。
    孙神医从门后走出,感叹道:“年轻真好啊!”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0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