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争端再起!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元旦节当日,朝廷举办了热闹的大朝会,大中祥符二年,还算太平,君臣们难得有机会放松一下。
连寇准和王钦若这对老冤家也能“心平气和”地讲上两句话。
接着就是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大宋官员的日子过得舒坦,又是五天假。
这是大中祥符三年的第一个正式的朝会。
“陛下,臣弹劾枢密使王钦若与多位道士交好,在家私藏天文卜相之书!”
监察御史齐鸣泰说道。
“台谏制度”在真宗朝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大宋“文人治国”,那群士大夫们就想方设法地要去约束皇帝的权力。
而且赵恒也明白自己不是太祖、太宗那样的雄主,但也不完全是个昏君,也愿意有人来监督自己,当然,也得监督朝堂上的相公们。
就这样,大宋的监察御史们便有了可以尽情发展的土壤。
皇权特许,闻风言事!
台官和谏官上书谏言时,原则上对传闻中得到的材料,不必追究真实与否,也不必书告事人的姓名,便可据此而弹劾,而不负任何责任。
是党争时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刃。
而且台谏官的选拔十分严格。
非进士出身不选。
无地方任职经历不选。
得是京朝官。
还不能和现任宰执有亲密关系。
淡泊名利、重视名节、学识渊博...
如此他们才有底气和勇气向相公们“拔刀”!
这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朝会,许久未见,朝堂上难得有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但这位监察御史“不懂事”的弹劾,却让朝堂的氛围瞬间降到冰点。
赵恒的眼窝微微凹陷,目光漂浮,不枉陈昭辛辛苦苦为他建了座延寿宫,好为大宋皇室开枝散叶。
但此刻虚浮的目光也变得凌厉,落在齐鸣泰身上。
陈昭升为玉清昭应宫副使,这上朝的位次也得提上一提,虽然还是靠后,但已经能让赵恒清楚地看到他了。
不过有一点坏处就是陈昭常常依靠的那根柱子远离了他。
但陈昭“天赋异禀”,站着睡也能睡着,齐鸣泰的话将他从“天外世界”又拉了回来。
“王钦若...是寇公指使的吗?”清醒后的陈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寇准,“南北党争”还没结束呢!
感受到“欢喜”的情绪,得,果然是寇准干得。
在反思完自己上次的失误,再经过半年的隐忍后,寇老西又向他的政敌王钦若发动了攻势,而且这此直接打在了他的命门上!
相较于半年前的“贪腐”一事,这次赵恒表现得上心很多:
“为何?”
语气中少了维护之意。
在赵恒看来,你王钦若可以帮着我搞神道设教的把戏,但决不允许自己与道术之士搞这一套。
“王钦若,僭越了!”
更何况,有着陈昭的“助攻”,赵恒对“天书封禅”的热情不减,但对道士们的好感可是大大降低。
在开封府的围追堵截之下,最近牛鼻子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商州衙门逮捕了一个私藏禁书的道士,据说能施展法术驱使六丁六甲之术。”
“但衙役们打过他一顿后就老实了,他承认自己出入过枢密使王钦若之门,还得到过他的赠诗。”
“就在这儿。”
“呈上来!”
赵恒身后的周怀政小步慢跑地拿过“罪证”,恭敬地献给赵恒。
赵恒接过,只看上两眼就确定这是王钦若的字迹,好不容易和颜悦色的脸又阴沉下去,目光落在王钦若身上。
根据笑容守恒定律,在朝堂上有人不开心时,就必然有人开心,就像...
“好哇,好的很!”
寇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
那王钦若深得圣眷,人又狡诈,跟个泥鳅一样滑溜,抓不到他的把柄。
但陈昭那小子话说得没错:“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你只要安安心心地等着你的对手犯错误就行了。”
这半年来,寇公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同时也不忘“耳听八方”,寻找王钦若的罪证,这不就让他找到机会了!
商州知府就是他的门生故吏,好巧不巧让他在搜查时抓到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又好巧不巧与王钦若有渊源。
连夜将这个消息报给寇准。
这么好的机会,寇准哪会放过?
最近赵恒的火气可一直没地方撒,开封区区几个几个道士分量不够,但一个枢密使的分量可足足的。
和同僚、谋士商量一番后,便有了今日的弹劾!
王钦若的屁股底下不干净,他自己知道,赵恒也知道,大家都知道。
但有着赵恒的庇护,大家也只能装作“睁眼瞎”。
由此看来,北宋的台谏制度也有制约,“明君、贤相、真台谏”却一不可,不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今日谋事就是为了打破王钦若的“免死金牌”!
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寇准这一招“快、准、狠”,深得其中三味,几乎已经取得了胜利!
“要是有杯美酒就好了...”寇准抚着胡须,已经做好下朝后,去痛饮一顿的打算了。
“寇公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陈昭有些担忧。
上一次寇公也是气势汹汹的,最后还不是大败而归。
这回事做得周密些,但会不会发生意外?
而且光一个“与道士交好”的罪名也不足以扳倒一位枢密使吧?
寇公还有什么手段。
陈昭看了王钦若一眼,这位可还没出招呢。
半场开香槟可不是一个好选择。
“陛下,臣有罪!”
王钦若站了出来,也没推诿,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罪责。
“你何罪之有?”
赵恒的面色缓和了几分,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很好。
王钦若为赵恒谋划“天书封禅”,一是为了讨好官家,二是为了他本人的“宗教狂热”。
他自己也是个道教信徒。
结果道君的恩赐,他没享受到,道教的亏他却吃了不少,心里已经开始骂人了。
但当务之急是得在官家面前将此事搪塞过去。
说道:
“官家,臣错在交友不慎,那道士学识渊博,对《论语》、《道德经》等多篇经典著作皆有自己的见地。”
“于是臣才与他交好,在他离别时还写诗相赠。”
“但没想到他是一个玩弄‘鬼神之术’的妖人,臣对不起官家,请求官家责罚!”
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私交道人、私藏禁书”和“交友不慎”可是两个罪名。
前者较起真来甚至可以处死王钦若,而后者不过是口头苛责几下,最多也只是罚点俸禄罢了。
听完“前心腹重臣”的解释,赵恒又重新看向他写的诗。
赵恒之前只注意了诗的字迹,上面的内容没有多看,仔细一看,这诗的意思的确是为即将离别的好友所作的。
难道监察御史误会王卿了?
寇准哪会让王钦若就这么糊弄过去!站出来,说道:“陛下,可不要忘了王钦若家里还私藏禁书!”
王钦若低着的头悄然转过一个弧度,眼角的余光瞟向寇准。
他早猜到这又是针对自己的一场“政变”,对背后之人的身份也猜到了七八。
寇准一站出来,他也确定了心中的猜测:
就是寇准干的!
连寇准和王钦若这对老冤家也能“心平气和”地讲上两句话。
接着就是元宵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大宋官员的日子过得舒坦,又是五天假。
这是大中祥符三年的第一个正式的朝会。
“陛下,臣弹劾枢密使王钦若与多位道士交好,在家私藏天文卜相之书!”
监察御史齐鸣泰说道。
“台谏制度”在真宗朝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了。
大宋“文人治国”,那群士大夫们就想方设法地要去约束皇帝的权力。
而且赵恒也明白自己不是太祖、太宗那样的雄主,但也不完全是个昏君,也愿意有人来监督自己,当然,也得监督朝堂上的相公们。
就这样,大宋的监察御史们便有了可以尽情发展的土壤。
皇权特许,闻风言事!
台官和谏官上书谏言时,原则上对传闻中得到的材料,不必追究真实与否,也不必书告事人的姓名,便可据此而弹劾,而不负任何责任。
是党争时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刃。
而且台谏官的选拔十分严格。
非进士出身不选。
无地方任职经历不选。
得是京朝官。
还不能和现任宰执有亲密关系。
淡泊名利、重视名节、学识渊博...
如此他们才有底气和勇气向相公们“拔刀”!
这是过完年后的第一个朝会,许久未见,朝堂上难得有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但这位监察御史“不懂事”的弹劾,却让朝堂的氛围瞬间降到冰点。
赵恒的眼窝微微凹陷,目光漂浮,不枉陈昭辛辛苦苦为他建了座延寿宫,好为大宋皇室开枝散叶。
但此刻虚浮的目光也变得凌厉,落在齐鸣泰身上。
陈昭升为玉清昭应宫副使,这上朝的位次也得提上一提,虽然还是靠后,但已经能让赵恒清楚地看到他了。
不过有一点坏处就是陈昭常常依靠的那根柱子远离了他。
但陈昭“天赋异禀”,站着睡也能睡着,齐鸣泰的话将他从“天外世界”又拉了回来。
“王钦若...是寇公指使的吗?”清醒后的陈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寇准,“南北党争”还没结束呢!
感受到“欢喜”的情绪,得,果然是寇准干得。
在反思完自己上次的失误,再经过半年的隐忍后,寇老西又向他的政敌王钦若发动了攻势,而且这此直接打在了他的命门上!
相较于半年前的“贪腐”一事,这次赵恒表现得上心很多:
“为何?”
语气中少了维护之意。
在赵恒看来,你王钦若可以帮着我搞神道设教的把戏,但决不允许自己与道术之士搞这一套。
“王钦若,僭越了!”
更何况,有着陈昭的“助攻”,赵恒对“天书封禅”的热情不减,但对道士们的好感可是大大降低。
在开封府的围追堵截之下,最近牛鼻子们的日子可不好过。
“商州衙门逮捕了一个私藏禁书的道士,据说能施展法术驱使六丁六甲之术。”
“但衙役们打过他一顿后就老实了,他承认自己出入过枢密使王钦若之门,还得到过他的赠诗。”
“就在这儿。”
“呈上来!”
赵恒身后的周怀政小步慢跑地拿过“罪证”,恭敬地献给赵恒。
赵恒接过,只看上两眼就确定这是王钦若的字迹,好不容易和颜悦色的脸又阴沉下去,目光落在王钦若身上。
根据笑容守恒定律,在朝堂上有人不开心时,就必然有人开心,就像...
“好哇,好的很!”
寇公终于扬眉吐气一回了!
那王钦若深得圣眷,人又狡诈,跟个泥鳅一样滑溜,抓不到他的把柄。
但陈昭那小子话说得没错:“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你只要安安心心地等着你的对手犯错误就行了。”
这半年来,寇公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同时也不忘“耳听八方”,寻找王钦若的罪证,这不就让他找到机会了!
商州知府就是他的门生故吏,好巧不巧让他在搜查时抓到了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又好巧不巧与王钦若有渊源。
连夜将这个消息报给寇准。
这么好的机会,寇准哪会放过?
最近赵恒的火气可一直没地方撒,开封区区几个几个道士分量不够,但一个枢密使的分量可足足的。
和同僚、谋士商量一番后,便有了今日的弹劾!
王钦若的屁股底下不干净,他自己知道,赵恒也知道,大家都知道。
但有着赵恒的庇护,大家也只能装作“睁眼瞎”。
由此看来,北宋的台谏制度也有制约,“明君、贤相、真台谏”却一不可,不然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今日谋事就是为了打破王钦若的“免死金牌”!
之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寇准这一招“快、准、狠”,深得其中三味,几乎已经取得了胜利!
“要是有杯美酒就好了...”寇准抚着胡须,已经做好下朝后,去痛饮一顿的打算了。
“寇公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陈昭有些担忧。
上一次寇公也是气势汹汹的,最后还不是大败而归。
这回事做得周密些,但会不会发生意外?
而且光一个“与道士交好”的罪名也不足以扳倒一位枢密使吧?
寇公还有什么手段。
陈昭看了王钦若一眼,这位可还没出招呢。
半场开香槟可不是一个好选择。
“陛下,臣有罪!”
王钦若站了出来,也没推诿,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的罪责。
“你何罪之有?”
赵恒的面色缓和了几分,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很好。
王钦若为赵恒谋划“天书封禅”,一是为了讨好官家,二是为了他本人的“宗教狂热”。
他自己也是个道教信徒。
结果道君的恩赐,他没享受到,道教的亏他却吃了不少,心里已经开始骂人了。
但当务之急是得在官家面前将此事搪塞过去。
说道:
“官家,臣错在交友不慎,那道士学识渊博,对《论语》、《道德经》等多篇经典著作皆有自己的见地。”
“于是臣才与他交好,在他离别时还写诗相赠。”
“但没想到他是一个玩弄‘鬼神之术’的妖人,臣对不起官家,请求官家责罚!”
这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
“私交道人、私藏禁书”和“交友不慎”可是两个罪名。
前者较起真来甚至可以处死王钦若,而后者不过是口头苛责几下,最多也只是罚点俸禄罢了。
听完“前心腹重臣”的解释,赵恒又重新看向他写的诗。
赵恒之前只注意了诗的字迹,上面的内容没有多看,仔细一看,这诗的意思的确是为即将离别的好友所作的。
难道监察御史误会王卿了?
寇准哪会让王钦若就这么糊弄过去!站出来,说道:“陛下,可不要忘了王钦若家里还私藏禁书!”
王钦若低着的头悄然转过一个弧度,眼角的余光瞟向寇准。
他早猜到这又是针对自己的一场“政变”,对背后之人的身份也猜到了七八。
寇准一站出来,他也确定了心中的猜测:
就是寇准干的!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0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