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善后(求订阅!)
推荐阅读: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从漫画编辑开始成为资本家、重生2010,国士无双、萌宝大佬不好惹,打着奶嗝躺赢了、提前登陆五百年,我靠挖宝成神、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
陈昭大摇大摆地走进福宁殿,因为不怕!
咱出来行走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自信!
给赵恒的寝宫开瓢,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啊。
能搬的东西都被工人们搬走了,在直面大面积的汞蒸气之前,帮赵恒挽回点损失,也算对得起官家了。
稍微等了一会儿,人来了。
陈昭会心一笑,手中的锤子高高举起。
“嘭!”的一声,锤子狠狠砸向地面,皇宫地板砖的质量很好,但我的力气在你之上!
只一下地板砖上就布满了蛛网状的裂纹。
最先冲进来的工人们就欣赏到了陈昭挥舞铁锤时俊美的身姿。
心里多了几分愧疚感,自己是专门干这一行的,结果胆子还没有一个养尊处优的官员高,惭愧啊!
但这话其实是误会陈昭了。
建造延寿宫时,陈昭虽未直接下场做工,但也几乎是每日都亲临一线监督。
尤其是七月份延寿宫被“南北党争”的风波波及后,陈昭基本上是和工人们同吃同住,连家都很少回。
但这里除了王卓以外,没有一个延寿宫的旧人,对陈昭有些偏见也很好理解。
无所谓!因为陈昭会用自己的行为打破这些偏见!
你们想要安全感是吗?
那本官就给你们安全感!
空旷的大殿中渐渐挤满了人。
寒冬腊月,福宁殿也没装上暖气,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只是做个样子,还是很冷。
但工人们怎么觉得热血奋勇,浑身充满了力量?
“陈宫使,我们错了...”
陈昭抬手止住,经此一役,他和玉清昭应宫的工人们不再是有着简单利益关系的“上下级”,更像是同甘共苦的“战友”。
人心归附!
以后玉清昭应宫也如延寿宫一般驱如臂使了。
“好了,不用怕触犯官家威严,去干活吧。”
“是!”
按理说福宁殿的地板砖应该是可以翘起来更换的,但这块地板砖下来埋着的可是水银!
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都快腌入味儿了,赵恒肯定是没那个心情留着备用的。
正好省了功夫,直接砸碎,以旧换新!
听说杜员外家的制砖技术有重大突破...
将碎裂的砖块扫走,露出底下夯实的地基。
为官家做事可是得用九族做担保的,工人们不敢怠慢。
地基的素土不是直接压实,而是在其中掺入些碎砖、瓦片、石渣等一些废弃的粗骨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强度。
陈昭换了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刮开地基,露出了一个盒子,比地砖要小上两圈。
盒子上方有数个空洞,依稀能从里面看到金属的光泽,是水银没错了。
陈昭松了口气,还好一个水银盒子就能完成相当面积的驱虫工作,对宫殿的处理也不用将所有的地板砖一个个翻开,工作量大大减少。
在工人的帮助下,陈昭将水银盒子挖了出来,远远地透过小孔往里面看。
“哇,银色传说!”
这么多水银大伙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但这会见心态有些不一样。
边上的工人身体不自觉地向后挪动两步,然后看向陈昭。
陈宫使镇定自若,甚至还有心情拿了根小木棍在上面戳来戳去。
“看这痕迹,挥发了近六分之一...”
“赵祯真是命大啊!”
“难怪能在嘉佑二年的进士科中开出一堆SSR卡。”
陈昭感叹着。
工人们仿佛有了主心骨,又挪了回去。
“这水银的处理是个麻烦事...”
陈昭记得前世的教科书上说:
“家中的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破,可往水银珠上撒些硫磺粉,硫和汞会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硫化汞,再进一步处理。”
陈昭最先选择的就是这个方法,不过第一次操作难免会出现失误。
他可不想在工人们面前丢了脸。
找个由头回府上从系统商店里面买来来汞和硫磺,还有一个玻璃杯。
搅了十来分钟,没反应啊!
汞该是小圆珠的还是小圆珠,陈昭的谨慎又一次挽救了他的面子!
但为什么呢?
陈昭查阅资料后才发现:
硫粉能和汞进行反应,但是反应所需的吉布斯自由能极大,常温下反应非常缓慢,得加热时才能快速反应。
呵,大冬天的,零下几度的室温,怎么反应?
还加热,嫌自己死得不够快是吧?
陈昭只能先采取最原始的方法:
“拿水来!”
边上的工人将瓶子递上:“陈宫使,您这方法是不是...”
“是不是有些太简单了?”
那工人尴尬地笑笑:“我不是这个意思...”
“大巧若拙听说过没有?”
“没...”
“真正管用的方法看起来很原始,就这个意思。”
那工人也不知听没听懂,但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陈宫使,您这话讲得深刻啊!”
得,没听进去,但陈昭这话本来就是糊弄人的,只要效果达到就好了。
将水通过盒子上面的小孔注入水银中,待上面铺满一层,完成“水封”后,
陈昭抓过一把黄泥抹在盒子顶上,将几个出气孔堵住,递给旁边的工人,说道:
“小心点,将这个放到殿外,再统一送到车家炭行去。”
一盒一盒的处理效率太低了,陈昭先将水银全部挖出来,混合在一起后,再借着系统商店买的道具处理,就方便多了。
“是!”
......
挖出一个水银盒子,给工人们打个样,陈昭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现在只要在福宁殿中走走逛逛,简单指导一下工人们的操作,并做好“吉祥物”。
便不负“玉清昭应宫副使”之名。
能在此做工的都是老手了,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干起活来得心应手。
没多久,这福宁殿的“水银盒”就处理完了。
时候不早了,陈昭鼓掌,说道:“辛苦各位了。”
“官家仁德,已包下了一个浴肆供各位驱寒!”
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公共浴堂了,尤其是蜂窝煤的出现,使公共浴堂的发展更是火热。
工人们多多少少身上沾了些汞蒸气,去澡堂搓一顿后再吃饭,对身体也更好些。
这点小钱,赵恒也不会在意。
“官家万岁!”工人们欢呼道。
咱出来行走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自信!
给赵恒的寝宫开瓢,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啊。
能搬的东西都被工人们搬走了,在直面大面积的汞蒸气之前,帮赵恒挽回点损失,也算对得起官家了。
稍微等了一会儿,人来了。
陈昭会心一笑,手中的锤子高高举起。
“嘭!”的一声,锤子狠狠砸向地面,皇宫地板砖的质量很好,但我的力气在你之上!
只一下地板砖上就布满了蛛网状的裂纹。
最先冲进来的工人们就欣赏到了陈昭挥舞铁锤时俊美的身姿。
心里多了几分愧疚感,自己是专门干这一行的,结果胆子还没有一个养尊处优的官员高,惭愧啊!
但这话其实是误会陈昭了。
建造延寿宫时,陈昭虽未直接下场做工,但也几乎是每日都亲临一线监督。
尤其是七月份延寿宫被“南北党争”的风波波及后,陈昭基本上是和工人们同吃同住,连家都很少回。
但这里除了王卓以外,没有一个延寿宫的旧人,对陈昭有些偏见也很好理解。
无所谓!因为陈昭会用自己的行为打破这些偏见!
你们想要安全感是吗?
那本官就给你们安全感!
空旷的大殿中渐渐挤满了人。
寒冬腊月,福宁殿也没装上暖气,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只是做个样子,还是很冷。
但工人们怎么觉得热血奋勇,浑身充满了力量?
“陈宫使,我们错了...”
陈昭抬手止住,经此一役,他和玉清昭应宫的工人们不再是有着简单利益关系的“上下级”,更像是同甘共苦的“战友”。
人心归附!
以后玉清昭应宫也如延寿宫一般驱如臂使了。
“好了,不用怕触犯官家威严,去干活吧。”
“是!”
按理说福宁殿的地板砖应该是可以翘起来更换的,但这块地板砖下来埋着的可是水银!
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都快腌入味儿了,赵恒肯定是没那个心情留着备用的。
正好省了功夫,直接砸碎,以旧换新!
听说杜员外家的制砖技术有重大突破...
将碎裂的砖块扫走,露出底下夯实的地基。
为官家做事可是得用九族做担保的,工人们不敢怠慢。
地基的素土不是直接压实,而是在其中掺入些碎砖、瓦片、石渣等一些废弃的粗骨料,这样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强度。
陈昭换了一把小刀,小心翼翼地刮开地基,露出了一个盒子,比地砖要小上两圈。
盒子上方有数个空洞,依稀能从里面看到金属的光泽,是水银没错了。
陈昭松了口气,还好一个水银盒子就能完成相当面积的驱虫工作,对宫殿的处理也不用将所有的地板砖一个个翻开,工作量大大减少。
在工人的帮助下,陈昭将水银盒子挖了出来,远远地透过小孔往里面看。
“哇,银色传说!”
这么多水银大伙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但这会见心态有些不一样。
边上的工人身体不自觉地向后挪动两步,然后看向陈昭。
陈宫使镇定自若,甚至还有心情拿了根小木棍在上面戳来戳去。
“看这痕迹,挥发了近六分之一...”
“赵祯真是命大啊!”
“难怪能在嘉佑二年的进士科中开出一堆SSR卡。”
陈昭感叹着。
工人们仿佛有了主心骨,又挪了回去。
“这水银的处理是个麻烦事...”
陈昭记得前世的教科书上说:
“家中的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破,可往水银珠上撒些硫磺粉,硫和汞会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硫化汞,再进一步处理。”
陈昭最先选择的就是这个方法,不过第一次操作难免会出现失误。
他可不想在工人们面前丢了脸。
找个由头回府上从系统商店里面买来来汞和硫磺,还有一个玻璃杯。
搅了十来分钟,没反应啊!
汞该是小圆珠的还是小圆珠,陈昭的谨慎又一次挽救了他的面子!
但为什么呢?
陈昭查阅资料后才发现:
硫粉能和汞进行反应,但是反应所需的吉布斯自由能极大,常温下反应非常缓慢,得加热时才能快速反应。
呵,大冬天的,零下几度的室温,怎么反应?
还加热,嫌自己死得不够快是吧?
陈昭只能先采取最原始的方法:
“拿水来!”
边上的工人将瓶子递上:“陈宫使,您这方法是不是...”
“是不是有些太简单了?”
那工人尴尬地笑笑:“我不是这个意思...”
“大巧若拙听说过没有?”
“没...”
“真正管用的方法看起来很原始,就这个意思。”
那工人也不知听没听懂,但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陈宫使,您这话讲得深刻啊!”
得,没听进去,但陈昭这话本来就是糊弄人的,只要效果达到就好了。
将水通过盒子上面的小孔注入水银中,待上面铺满一层,完成“水封”后,
陈昭抓过一把黄泥抹在盒子顶上,将几个出气孔堵住,递给旁边的工人,说道:
“小心点,将这个放到殿外,再统一送到车家炭行去。”
一盒一盒的处理效率太低了,陈昭先将水银全部挖出来,混合在一起后,再借着系统商店买的道具处理,就方便多了。
“是!”
......
挖出一个水银盒子,给工人们打个样,陈昭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了。
现在只要在福宁殿中走走逛逛,简单指导一下工人们的操作,并做好“吉祥物”。
便不负“玉清昭应宫副使”之名。
能在此做工的都是老手了,克服了心中的恐惧,干起活来得心应手。
没多久,这福宁殿的“水银盒”就处理完了。
时候不早了,陈昭鼓掌,说道:“辛苦各位了。”
“官家仁德,已包下了一个浴肆供各位驱寒!”
北宋时期已经出现公共浴堂了,尤其是蜂窝煤的出现,使公共浴堂的发展更是火热。
工人们多多少少身上沾了些汞蒸气,去澡堂搓一顿后再吃饭,对身体也更好些。
这点小钱,赵恒也不会在意。
“官家万岁!”工人们欢呼道。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20/20821/123590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