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苑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我就是好莱坞 > 第1155章 疯狂的周边

第1155章 疯狂的周边

推荐阅读:重生08,从渣男开始逆袭我改写了童话世界的剧情重生2010,国士无双让你上恋综,嘉宾全翻车了?模拟诸天:从一代剑魔开始修仙没系统?那就自己搓!都重生了我就不能当影帝吗传说时代我在诡异世界谨慎修仙海洋领主:从成为钓鱼佬开始

    艾瑞克6月10日返回洛杉矶,萤火虫集团暑期档的第二部影片《赛车总动员》也刚刚完成首周的放映。
    相对于皮克斯工作室的其他作品,《赛车总动员》虽然保持着一贯的制作水准,却也普遍被评论界认为故事主题过于低龄化,对成年观众来说并不友好。
    上映首周,《赛车总动员》票房达到8332万美元,略低于发行部门的预期。
    不过,围绕《赛车总动员》开发的汽车玩具随着影片的上映却是大受欢迎,甚至远远超过萤火虫集团的预料。
    只是一周时间,《赛车总动员》的周边销售额就突破了2亿美元,轻松超过去年年底《星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上映时的同期星战周边销售数据。
    萤火虫集团旗下消费者产品部甚至做出了一份非常大胆的报告,预测《赛车总动员》整个运营周期内的周边产品销售规模,很可能仅次于《星球大战》系列。
    根据首周销售数据,只是今年一年,《赛车总动员》的各方面周边产品销量就将达到25亿到30亿美元之间。再加上票房大获成功周边产品同样非常丰富的《钢铁侠》,萤火虫集团消费者产品业务今年的营收规模预计将提升一倍,达到60亿美元左右。
    按照平均15%左右的净利率计算,60亿美元的周边产品销售,将为萤火虫集团带来9亿美元的净利润。
    根据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即使不算三叶草基金带来的巨额非营业利润,萤火虫集团1999年度全年的净利润规模也将首次突破40亿美元大关。
    这样算来,只是消费者产品部,就将为整个萤火虫集团贡献超过20%的净利润份额,而往年这个数字通常只在10%左右。
    虽然萤火虫集团抱着闷声发大财的心思,丝毫没有对《赛车总动员》周边销售火爆的情形大加宣传的意思。不过,这件事还是很快被媒体挖掘出来,甚至还有‘神通广大’的媒体拿到了集团消费者产品部的预测报告。
    去年,为了在与美国在线的合并中获得更大主动权,时代华纳集团经过精心设计的年度财报,也只是将年利润规模做到堪堪超过19亿美元。
    现在,萤火虫集团旗下只是一个消费者产品部门,贡献的利润就已经接近时代华纳集团去年的一半,这怎能不让整个好莱坞眼红发热?
    虽然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同样建立起与数字领域类似的软件技术壁垒,但皮克斯的一系列核心创作人员还是很快成为猎头公司的目标,甚至连约翰·拉塞特都有人接触,开出的条件让艾瑞克自己都有些‘心动’。
    为了避免人才流失,萤火虫集团不得不对皮克斯工作室启动又一轮涨薪计划。
    原时空中,艾瑞克总是有一种疑惑,为什么诸如蓝天动画、照明娱乐这些工作室能够将动画电影制作成本维持在6000万美元这样的低位,皮克斯工作室的制作预算却动辄达到2亿美元。
    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
    动画电影最主要的主要投入便是人力成本,同样是500人的制作团队,两年的制作周期,平均年薪10万美元的团队与平均年薪5万美元的团队,直接就能将制作预算拉开一倍。
    皮克斯工作室不但动画制作团队的规模远超其他小型动画工作室,工作人员平均年薪同样远超别家,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自然也就高企不下。
    《玩具总动员》之外,安柏林影业的《黑客帝国3》,最终选择了6月9日的周三上映日期。
    好莱坞电影上映日期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潜规则,一些影片如果选择非周五的上映日期,通常都意味着制片方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没有太大信心,因此才会通过拉长首周周期,以图在上映初期获得更高的票房进账。
    《黑客帝国3》显然也没有逃脱这种规则束缚,去年的《黑客帝国2》就已经消耗掉很大一部分影迷人气,安柏林影业没有选择去年年底尽快让终结篇上映,反而拖到了今年的暑期档,一年时间的等待,再次让很多观众对这个系列失去了兴趣。
    随着《黑客帝国3》上映后的一边倒差评,两天时间的首周收获还算不错的3515万美元票房之后,影片随后的票房曲线便一路下滑,最终6月11日到6月17日的第二周票房只有6253万美元,随后的第三周,票房跌幅更是达到67%,预计北美总票房连1.5亿的制作成本线都无法达到。
    《黑客帝国3》的失败,也成为让安柏林影业分崩离析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业内传出的一些消息,大卫·格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已经开始讨论分拆事宜,当初大手笔对安柏林影业进行注资的微软也在去年就停止了对这家电影公司的资金支持。
    这家当初一度被认为很有潜力复制萤火虫集团奇迹成为好莱坞又一大制片厂的电影公司以失败告终,也让很多人意识到,将来的好莱坞,很显然不会再有能够与现在七大并列的后来者出现。
    一系列新片之外,《钢铁侠》依旧在平稳地收购着票房。
    上映第七周,影片北美票房再收1060万美元,累计票房达到3亿5911万美元。
    虽然下周就将跌入千万美元以内,但接近3.6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却也已经接近艾瑞克上一部执导作品《007之皇家赌场》3.7亿美元的北美总票房。
    只不过,按照现在的票房曲线,《钢铁侠》冲击北美4亿美元本土票房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4亿美元,似乎也成为一道门槛。
    当然,即使如此,也没有任何人因此而感到太大的失望。
    与此同时,随着票仓数量的不断增加,《钢铁侠》的海外票房数字却是轻松突破了5亿美元,虽然同样进入收尾期,但接下来几个月,算上北美,《钢铁侠》的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丝毫没有任何悬念。
    不知不觉中,很多人突发发现,虽然《钢铁侠》是艾瑞克的主演作品,但算上《侏罗纪公园》和《007之皇家赌场》,这已经是他本人主导参与的第三部全球票房达到10亿美元级别的影片。
    一个电影人制作一部全
    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影片,他会立刻被好莱坞捧上神坛。
    但是,一个电影人连续制作三部全球票房10亿美元级别的电影,那就完全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而且,随着《地心引力》各方面信息的不断披露,很多人都逐渐意识到,这很可能又是一部艾瑞克·威廉姆斯的10亿美元票房奇迹,
    匆匆赶去纽约参加完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的庆功宴,返回洛杉矶,艾瑞克就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地心引力》的最终剪辑中去。
    《地心引力》采取的是边制作边转制的模式,后期制作的过程中,数字领域的3d转制工作室就已经同步将相应的2d镜头转职成3d画面,甚至还包括ix-3d的转制。
    艾瑞克这么做,也是为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不断磨练3d转制团队,同时根据他记忆中的一些经验,对3d和ix技术进行进一步优化。
    现在,同步完成了《地心引力》的3d转制,数字领域旗下团队已经开始制作《黑夜传说》的3d版本。
    虽然《魔戒首部曲》的2d成片已经完成,艾瑞克还是希望转制团队经过《黑夜传说》的锻炼之后,再投入到《魔戒首部曲》的转制。《魔戒首部曲》的上映日期为12月17日,时间方面也非常充裕。
    就这么忙碌着,时间不知不觉就已经来到了六月底。
    临近中午,比尔·盖茨在萤火虫影城的停车场下车,虽然本就不抱什么期望,但看到只是艾瑞克那位一头金发的高挑女助理等在停车场旁,心里还是略微感觉有些不快。
    “盖茨先生,你好,”梅耶尔像是没有注意到比尔·盖茨的神色,礼貌地与他握了下手,就道:“请跟我来吧。”
    随着梅耶尔一起走出停车场,比尔·盖茨还是忍不住道:“艾瑞克很忙吗?”
    梅耶尔点点头:“老板最近正在对他的新电影进行终剪。”
    比尔·盖茨听着梅耶尔公司化的客气语气,想起自己最近刚刚在一个女人身上栽的跟头,也就没有在自讨没趣地开口。心里却忍不住想,艾瑞克·威廉姆斯在女人身上栽跟头的几率明显应该比自己要大上很多,为什么这家伙却没有碰到过类似于自己的倒霉事。
    一路来到数字领域的工作室,比尔·盖茨在梅耶尔的指引下,刚刚在休息室坐下,艾瑞克就和其他几人一起说笑着走了进来。
    比尔·盖茨犹豫了下,还是站起身,脸上带着笑容主动迎了过去。
    “比尔,很高兴又见到你,”艾瑞克与比尔·盖茨握了下手,就介绍身旁一行人道:“这是吉姆,迈克尔,你肯定认识,还有彼得,他是《魔戒》系列的导演。”
    微软其实一直都有着进入好莱坞的野心,虽然刚刚在安柏林影业上无功而返,比尔·盖茨却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此时,看着詹姆斯·卡梅隆、迈克尔·贝这几位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大导演,他也非常客气地与大家握手,寒暄几句,才开玩笑地问道:“艾瑞克,你们这是又要有什么大动作吗?”
    艾瑞克和大家一起坐下,道:“还是关于3d电影的事情,数字领域这边又有了一些新的技术突破,便让大家一起过来看看。”
    其实,这半年来,为了进一步对3d-ix电影技术进行布局,萤火虫体系的一系列嫡系导演就经常出没于萤火虫影城。艾瑞克还亲自批准了一笔高达2000万美元的预算,专门让萤火虫体系的这些核心导演拍摄3d短片练手,以熟悉3d和ix技术的方方面面。
    3d和ix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数字领域手中,艾瑞克也不担心这些导演熟练地掌握3d-ix技术应用之后会转投别家。
    大家喝过一杯咖啡,随意地聊了一会儿,知道艾瑞克和比尔·盖茨肯定有正事要谈,卡梅隆几人都主动告辞离开。
    艾瑞克则带着比尔·盖茨赶去大船上的餐厅。
    点过餐之后,两人便很快转入今天的正题。
    五年前,为了让雅虎浏览器成为微软的默认浏览器,以及其他一系列合作条件,雅虎与微软签署了一份远期股权认购合约,内容是五年之后,微软最多可以收购雅虎30%的股份。
    这份合约的到期时间便是下个月,随后,微软有三个月的犹豫期,决定是否要执行这份认购权限。
    比尔·盖茨当初的心思,原本是先收购雅虎30%的股权,然后再通过公开市场吸纳等手段,一步步加大对雅虎的持股,最终控制这家公司。
    但现在,情况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想像。
    随着纳斯达克科技股的持续爆发,微软当前的市值已经达到5600亿美元规模,同时,雅虎近期的市值也冲到了1700亿美元。
    当初的那份合约规定,微软可以选择换股或者现金等任何等值形式进行收购。
    但现在,雅虎30%的股权,价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微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拿出这样一笔现金出来。换股的话,虽然表面上来看,微软只需要10%股份,就能拿到雅虎30%的股权,这似乎是微软占了很大便宜。
    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明白,已经拥有了行业垄断地位的微软,10%股份的含金量要远远超过雅虎30%股权的价值的。
    而且,一旦进行换股收购,萤火虫体系将一跃成为微软的第二大股东,甚至会随着比尔·盖茨不断对微软的减持,而很快成为第一大股东。
    微软当初并没有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一旦萤火虫体系成为微软第一大股东,很可能会威胁到比尔·盖茨本人对微软的控制地位。
    相比起来,即使转让雅虎30%的股份,萤火虫投资直接持有的雅虎股权依旧超过48%,只要萤火虫体系愿意,随时都可以对这家公司实现绝对控股,因此,除非艾瑞克肯主动放手,否则,微软根本就不可能像当初比尔·盖茨设想的那样,逐步夺取雅虎的控制权。
    于是,现在的情形便是,当初的那份远期股权认购合约,对于微软来说,完全成了一个鸡肋。

本文网址:http://www.70ya.com/xs/14/14985/90881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70ya.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